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韓國電影流感好看不
擴展閱讀
日本小鬼子搞笑電影 2025-05-15 00:21:12
電影字幕場燈 2025-05-15 00:14:38

韓國電影流感好看不

發布時間: 2025-05-14 18:41:16

『壹』 看電影《流感》裡面的兩個感恩情節

這是一部韓國電影,配上中文字幕,還是能夠看懂的。在一個深夜,在一個春天,在一個一樣被疫情困在家裡的時光里,我看了這部電影。

韓國電影長,有兩個小時,對於劇情而言,不算冗長。

各個網站上比較統一地用了一個簡介:

對於其中的愛情故事,不知道有沒有感動到少男少女們,我缺少一點感覺。印象較深的是這樣兩個關於感恩的情節:

女醫生仁海車禍被救,覺得是消防隊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值得好說,所以不需要感謝。後來還強硬要求小張幫忙找包包。流感讓城市混亂起來,智久又是幫仁海帶孩子、找孩子,為幫母子倆隱瞞病情,還甘願被當成病患隔離……直到最後,他們一道經歷了生死的考驗,闖過了那些難關的時候,她才發自內心的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並且要女兒向這位大叔說感謝。

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事不被大家理解和尊重,所以總是感覺不順暢。救援隊員並不需要感謝,能夠對陌生的救命之恩說感謝,其實是一個人的修養,是一個人有沒有感恩心的體現。這樣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那麼多緊急的時刻,有人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可是那些獲救的人,轉身就走,是因為他們缺少感恩心的修煉和養成,或者根本不懂得感恩。

從東南亞的偷渡客中唯一的倖存者孟瑟,在逃跑中遇到仁海的女兒美日,小女孩乖巧懂事,對於這個滿身病毒,流浪在異國的男孩毫無戒備,主動親近,還給他食物。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後來的醫療室,仁海求孟瑟給自己的女兒輸血救治,孟瑟非常害怕。可是當他看到這個小女孩,是那個曾給他食物的美日時,他毅然伸出自己的手臂,表示願意用自己的血和抗體,救治這個小姑娘。美日最終因此獲救,產生抗體,成了整個城市和治癒流感的希望。

不是命運鍾情於美日,實在來說應該是美日這個孩子,以她那種純真和善良,在無意間結識了孟瑟,感染了流感病毒,當然也最終因為孟瑟,她才能最終獲救。孟瑟就是一個知恩感恩的人,把美日完全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當成了自己的小妹妹,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面對陌生的仁海,因為她懷抱的女兒,孟瑟才願意獻了自己的鮮血,並且叫她「媽媽」。

至於在電影里人性的惡隨處可見,除了政府、醫生的種種作為,大家在超市爭搶生活物資;在一線的軍官想偷溜就行賄,發現自己被感染後就想強行抽仁海女兒的血來治療;被封城的人想往外闖,而外面的人幾乎都支持封城,投票支持率高達96%……

以及說到智久雖是戀愛腦,但一直盡救援職責,看到別人有難就幫忙;仁海自私隱瞞女兒病情,但這也是出於母親對孩子的愛;士兵責怪母親不該來災區,但也拚命保護她……

或者是這個總統忽然會被一些人忽悠,以致於對局勢不能把控,到後來甚至敢於非常嚴厲地下令,准備發射地對空導彈,你都難以想像他怎麼可能這樣硬核。等等一些事,都留給他人去說吧。

找到一個比較詳細的電影介紹,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貳』 一部揭示人性的電影《流感》,是天災還是人禍

《流感》算是韓國災難電影裡面比較值得觀看的。本片在敘事手法上來看屬於韓式電影典型的特有風格,從平民的角度出發再上升到社會和國家的層面,並集中描述電影中人物的情感和立場的變化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以及國家和社會的關注。

對於很多打著「人性丑惡」的標簽詬病影片價值觀以及劇情邏輯的評論,五娃的理解則是人性的復雜可以去嘗試理解但是萬不可妄下定論。比如女主保護孩子的私心,男主對女主和孩子的保護以及政治家對地區和感染人員的決定,即使這些做法讓人不敢苟同但從理性旁觀者否認角度來看都是真實合理而可以理解的。

『叄』 求一篇韓國電影《流感》的觀後感 2000字啊

流感觀後感
毋庸諱言,這是一部非典型韓國災難片。影片信息量較大,有好萊塢大片的韻味,但各個層面的滲透、部分環節的處理略顯青澀。

該片延續偶像劇風格,啟用帥哥美女作為主角。開頭偷渡情節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氣氛渲染比較成功。正片開始後男女主角的對手戲使電影節奏明顯慢了下來,並且「蛇頭」、倖存者的情節和主角情節沒有融為一體,出現了分層。
男主是憨厚堅毅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女主則延續了偶像劇中矛盾叢生情節下的母親形象。
片中小女孩這一角色定位準確、表演成功,既增加了演技分,又增加了情感分。與之相比較,男女主角間的感情戲反而顯得拖沓又多餘。
男主同事也是偶像劇中典型的幽默男配角形象,片中這一人物設定比較合理,給這部災難片注入了一絲清新氣息。
總統的出現是該片又一大亮點。角色性格鮮明,既具備沉穩冷靜的政客風度,又不失性情中人的果敢豪邁。這個角色使影片得到了升華,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幾處細節值得注意:
「蛇頭」打開集裝箱看到橫七豎八的屍體,男主闖入禁區看到慘不忍睹的萬人坑。這兩個場景遙相呼應,看得出導演在布局上是有想法、有套路的。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那個機槍手在連續接到開火命令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預警式掃射。地上的一排彈坑讓觀眾的心懸到了半空,而這種由遠及近的預警式掃射給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也是機槍手作為軍人所能做到的極致。這個細小的環節體現了導演心思之縝密。
美軍戰機的起飛和韓方地對空導彈的出現只是短短幾秒鍾的時間,卻將影片瞬間推向高潮。這里足以看出導演鏡頭運用的功力。

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有些觀眾認為韓國演員的表演誇張、過火,個人認為也不盡然。樓主就是吉林人,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了解的。
要知道他們是朝族不是漢族,他們說的是韓語不是漢語。無論是南方、北方還是吉林的朝鮮族,他們的語言中有長音和滑線音,說話時面部表情豐富。就像印度人說話喜歡聳肩歪頭比手勢一樣,都屬於民族習慣問題,並不完全是表演的問題。

中闋:引人深思戲中戲催人淚下情外情

感情戲一直都是韓國電影的強項,本片同樣是一部感情戲十足的電影。
當小女孩面對槍口擋在媽媽面前時;當士兵甲摘掉面具跪在媽媽的輪椅前時,有多少觀眾潸然淚下?
這是親情。
當男主面對母女二人和更多需要營救的人左右為難時,男主的同事出現了,頂替男主砸開柵欄,使男主可以專心保護母女二人。
這是友情。
當男主得知女主有過婚史並有孩子時沒有放棄;當母女面對死亡威脅時男主挺身而出,捨生忘死保護母女二人。這種經歷了死神考驗的情感已超越了普通的友誼。
這是愛情。

無論男主、女主、倖存者、總統、議員、美方代表、軍官,每個人都有問題和錯誤,但每個人又都有苦衷。本片沒有任何一個成年人是絕對的正面或反面人物,這也是該片的一大特點。

想重點談談總統這個角色。
瘟疫流行,死傷無數,青瓦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勢態發展到近乎絕望的程度時,在白宮強硬態度的壓力下,議員們妥協了。他們決定放棄病患,全部處死。千鈞一發之際,是總統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置各方壓力於不顧,救萬千生靈於水火。無論此舉正確與否,至少能讓觀眾群情激奮,拍手稱快。
那麼事後這個總統一定會火吧?支持率一定會直線飆升吧?
明者自明之,不明者說了你也未必相信。沒有什麼可歌可泣,沒有什麼表彰會,沒有什麼災難面前涌現出的一大批英雄人物,更不可能有「災區人民目前情緒穩定」的報導。而總統,必定下台。
民眾方面:雖然有些國家的憲法中規定了不可抗力的免責條款,但民眾並不買賬。無論起因怎樣、過程長短、結果如何,總統的支持率下降已成定局。
執政黨方面:為確保執政地位,執政黨會遵循國際慣例,採用「丟卒車」的方式,讓總統辭職以平息事態。
白宮方面:半島的特殊局勢使韓國成為美國在遠東地區戰略部署的重要環節。美韓聯盟是一個大方向,是不允許破壞的,在這個大方向下的任何事情都是小事。韓國總統的舉動已經觸碰了美韓聯盟的底線,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將是持續的,不可忽視的。
至於在野黨方面就不用多說了,他們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就已經在起草不信任案了。
這是本片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戲中戲。

下闋:高句麗突破舊路思密達再譜新篇

西方人提起亞洲電影,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和印度。而近十年間泰國和韓國電影蓬勃發展,大有趕超前者之勢。泰國的優秀電影主要集中在鬼片和恐怖片上,而韓國電影卻是全面發展。
言情片和偶像劇一直是韓國影視代表。唯美的畫面、緩慢的劇情、坎坷情路、帥哥美女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韓國影人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他們不斷拓寬思路,借鑒經典,尋求突破,自我完善,高質量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呈現,近年來更有百花齊放、不拘一格的勢態。
從《老男孩》到《假面》、從《不可饒恕》到《蒙太奇》,韓國復仇片撕心裂肺。
從《共同警備區》到《殺人回憶》、從《七天》到《盲證》,韓國懸疑片精彩紛呈。
從《鐵線蟲入侵》到《摩天樓》、從《恐怖直播》到《流感》,韓國災難片驚心動魄。
從《薔花紅蓮》到《考死》、從《看見惡魔》到《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韓國恐怖片血雨腥風。

看到韓國電影的崛起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這就涉及到一個電影是否有國界的問題。
應該說電影既無國界也有國界。
個人認為我們不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韓國電影,認為棒子的電影都有一股泡菜味不值一看,那樣只能讓我們的觀影旅途錯失一道亮麗的風景。而那些冰天雪地赤身裸體後空翻360度跪地不起的影迷也大可不必偏激,韓國電影還沒好到令影迷膜拜的程度。只要是個人認為好的電影就應該加以肯定,認為不好的電影也沒必要愛屋及烏。
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無國界。
至於中韓兩國電影質量的比較,竊以為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小范圍的一個鏡頭、一段劇情之類的比較還是可以的,但任何整體性的比較都是不具說服力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制、不同的追求方向、不同的欣賞人群……難道我們看個電影還要繞過這么多的不同點而在人種上尋找相同之處從而強行比較嗎?
也許韓國導演會說:給我十億人口我能領跑亞洲;也許中國導演會說:給我幹掉廣電我能稱霸全球。但這並不可信也並不現實。沒有人原意在太多的不同中進行比較,沒有人原意在太多的假設中尋找真相。
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也有國界。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科幻片,那一種挑戰可以給我們樹立典範;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涉朝片,那一灣海峽同樣讓我們夢繞魂牽;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生活片,那一份不羈不再令我們自命不凡;
我不會排斥韓國的律政片,那一張癬漂又該讓我們情何以堪……

『肆』 豆瓣7.9分韓國災難片《流感》:堅守人性之光

《流感》這部電影講述了在韓國,一段關於人類在災難面前如何堅守人性之光的故事。它在2013年上映,成為當年豆瓣上評價最高的災難片。影片以真實而震撼的方式,展現了病毒如何在封閉空間內快速變異、傳播,以及在面對無特效葯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和命運如何被瞬間改變。

電影的背景設置在韓國首都圈內的一個新興城鎮——盆塘市。這里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地方,當裝載有感染禽流感的偷渡者到達時,病毒迅速在封閉的環境中發酵,最終變異成可人傳人的H5N1新病毒。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在人群中擴散,造成了大規模的恐慌和死亡。

影片中,一個韓國的蛇頭感染了病毒,他去葯店買葯時,通過咳嗽將病毒傳播給了葯店裡的成人、學生和小孩。這一幕體現了病毒傳播的不可預測性和病毒的傳染性。影片通過這一場景揭示了病毒如何在不經意間擴散,對社會造成巨大沖擊。

電影的導演金成洙敢於直面社會問題,其中包含對權力機構和高層決策者的批判。影片中的大多數高層決策者自私、剛愎、麻木,他們基於政治考量的決策阻礙了救援活動的進行。這一部分揭示了在災難面前,決策者應如何發揮領導作用,以及社會體制在危機中的表現。

《流感》的高潮部分出現在影片的後半段,尤其是體育廣場中焚燒屍體的一幕,以及小女孩和她的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小女孩的善良和對倖存者的信任,讓她獲得了一種特殊的抗體,這成為所有人希望的來源。在偷渡者被殺害後,小女孩身上的抗體成為了拯救更多人的關鍵。最後,小女孩用身體擋住媽媽,阻止了對媽媽的射擊,這一幕感動了所有人。總理在面對施壓後終於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最終保護了40萬人的生命。

《流感》以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作為高潮,展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希望。影片讓觀眾深刻反思在災難面前如何堅守人性之光,以及在面對生死抉擇時,如何保持理智。它提醒我們,在任何災難面前,心存仁念,相信國家,保持理智,是度過難關的關鍵。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挑戰,中國展現出了強大的應對能力,實時播報疫情信息,不隱瞞,通過多渠道宣傳防疫指南和抗疫進度,引導國人科學有序地應對疫情。這與《流感》中所傳遞的堅守人性之光、團結協作的精神相呼應。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對災難,我們更應攜手合作,相信人類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迎接最終的勝利。

『伍』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流感》

由韓國明星張赫和秀愛主演的《流感》非常接地氣,這不像好萊塢的商業大片那樣玩弄特效,在末日地球的話題上打轉轉。那些遙遠的災難鮮少發生,但人類對自身疾病的擔憂可謂正中觀眾下懷。《流感》講述的就是禽流感引發的H5N1病毒,導致韓國盆塘鎮民眾大量感染,從而引發一場全民恐慌大戲的上演。

自然爆發或病毒傳染而引發的災難,其實很考量我們現實社會的體制。該片表現的韓國盆塘鎮民眾恐慌鬧事事件,多半由於當局沒有積極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措施,而導致一些民眾生命受到威脅或遺棄。影片雖然是部災難片,但並沒有迴避韓國體制所存在的弊病,當局為了自我的利益,盲目的進行隔離和封鎖,才導致更多民眾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