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末日三部曲》地球的三種未來,你選哪一個
阿瑟·克拉克的地球末日三部曲收錄了《最後一個地球人》、《遙遠的地球之歌》和《地光》,您要去網上搜會發現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是《地球戰場》,那是由於熊貓出版社以前的習慣,把《地光》的名字改為了《地球戰場》,之後在眾多讀者的「表揚」下,他們給改了回來,還加上了本短片集《神的九十億個名字》出了部阿瑟·克拉克的精選集,熊貓眼圈都黑成那樣了,我們就不打他了吧。
作為和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列科幻3巨頭的英國作家克拉克(1917年-2008年)科幻底子過硬,他的作品不但硬科幻,而且經常附上相關的科學資料。在他的科幻小說中,主旨是對於人類未來技術及社會可能性的探討和預測,而且這方面他做的十分出色。
他預言過太空技術、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也對全球通訊衛星提出十分精妙科學的構想,在這個構想的基礎上,我們有了今天的電話通訊、衛星電視和天氣預報,因此,全球衛星的軌道更因此被稱為「克拉克軌道」。
這部《地球末日三部曲》成文時間不同,內容也沒有相互關系,之所以集結成了三部曲,是由於這三個作品分別是對地球(人類)未來的三種構想:
▧ 《最後一個地球人》是苟且。 重在想像力,一波三折的劇情十分扣人心弦。
▧ 《遙遠的地球之歌》是詩意和遠方。 嘆在架構和人性,為了延續人類的播種行動和波瀾壯闊。
▧ 《地光》是現實。 贊在場面描寫,最後的戰爭場面氏灶族恐怖,之後的格局真實。
<br/>
▧ 第一部:「大地與超主」
一個外星文明忽然來到了地球上,飛船在各大城市上浮現(《獨立日》的既視感),為當時紛爭不斷的地球帶來了和平,並提供了各種炫酷先進的科技,使得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幅提高。但在經歷過各種痛苦的這一代人,一部分人還是不能完全相信未曾露面的「超主」的動機,成立反抗組織,並想盡一切方法,一探究竟。最終未果,超主不但沒有懲罰,反而承諾,出於人類的接受能力的推算,50年之後,將會現身。
▧ 第二部:「黃金時代」
鏡頭一轉到了50年後,「超主」現身,無論這幾十年人類怎麼想像,是好幾個眼睛黏糊糊的還是環狀刺嘴的硬殼怪物,人類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備,但是出了超主真身這一類型:羽毛的翅膀、小小的犄角、帶刺的尾巴。傳說中最恐怖的東西活了起來,惡魔早在幾十年前便置身於地球之上,並別地球人以「超主」辨識。
然而,這50年沒有白費,在這50年間,超主提供給人類的各種科技已經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大部分自動化——機器人工廠為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生活必需品完全免費。人們要麼就是為了奢求某種高檔享樂而工作,要麼就什麼也不做。犯罪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另外,人們的習俗模式殲弊也由於人類的兩項發明,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個是絕對可靠的口服避孕葯,第二個是發明和指紋識別一樣可信的血液生父鑒定方法。以往的家庭習俗完全瓦解(那位同學,請不要大喊性自由好么!)
人們不會知道自己有多麼幸運。
人類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得到了那麼多幸福,別的種族辯態甚至從未聽說過。這是一個黃金時代。不過,金色也是日落的顏色,秋天的顏色,只有「超主」的耳朵能捕捉到冬天風暴的第一聲呼號,只有他們知道,這個黃金時代會以怎樣無情的速度沖向終點。
▧ 第三部:「最後一代」
人類逐漸適應了這種生活,享樂和社交等等以往有錢有閑才能享受的活動都高度發展,虛擬的電影和感官刺激越來越接近真實,通過刺激所有的感知,加上動用催眠術,一個人可以成為另外任何一個人,至少短時間可以,他可以參加任何想像中的歷險。
當然還有有一撥人,為了反抗這些娛樂至死精神的蔓延,在一個小島上建了個名為「新雅典」的城市,作為一種實驗,它希望成為那個舊雅典,不過是以機器取代了奴隸,以科學取代了迷信的舊雅典。甚至「超主」對它也發生了興趣,並要派使團來做考察。然而,在這個運動還沒什麼結果的時候,最後的一刻還是來臨了。
變化最開始發生在孩子身上,也只發生在孩子身上。
孩子們都開始做奇怪的夢,人變得奇奇怪怪,不玩不理人。對於這點,大家去尋求「超主」的幫助,然而卻得到了以下的回答:
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全面突破。從來到地球這一天起,我們就一直等待這件事發生。孩子的頭腦成了一條通道。做個比喻,如果每個人的頭腦是一座大海環繞的小島,每座島看起來都是孤立的,而實際上它們的基地息息相連。如果海洋消失,島嶼也會消失,他們全都成為一整塊大陸的一部分,不過,他們的個性也從此消亡。宇宙中有很多族類,有些族類在你們甚至我們出現之前早已發現了這種能力。他們一直等著你們加入進去,現在時間已到。」
<br/>
薩拉薩星,是地球的種子殖民星之一。為什麼要殖民呢,往往來講,有危機才有動力。自從1956年發現中微子之後,這種微小但不帶電,是中子但沒有質量的小傢伙除了讓科學家歡欣鼓舞地配平了方程式外,世界上大多數人對這個發現毫不知情也漠不關心。然而不知不覺之間,朝向末日的倒計時已經緩緩啟動了。
托中微子的福,到了20世界末,科學家們發現我們銀河系的那顆溫暖的大火球,太陽的內部出了問題。聯合國向各國政府提交了《有關太陽反應的若干備忘錄》,隨著消息的走漏和猜測,各國政府終於公布了「地球將要毀滅」的真相。群眾的反應並非如預期一樣恐慌,他們先是震驚無語,續而聳一聳肩,繼續日常生活。
沒幾個政府會展望下次選舉之後的未來,退一步說,就算人類要面臨死刑,執行的日子也還遙遙無期。太陽在未來一千年內都不會爆炸,誰又會為自己的第四十代子孫傷心落淚呢?
在薩拉薩星與麥哲倫號接觸展開,令2715年從地球出發,3109年抵達薩拉薩星的地球第一批播種飛船中人們後代意想不到的是,這艘飛船來自地球,並不是來自其他殖民星。區別是3600年開始的這一波大移民,由於量子引擎的發明,速度從第一代的1%光速,提高到了5%光速。但是隨著速度的提高,對於高速航行時宇宙中物質的撞擊就要更加註意了。所以在麥哲倫號的前面,有一個冰盾。而這次麥哲倫號到達薩拉薩星,也是來祈求10萬噸的水,製作新的冰盾,好繼續航行的。
在製作冰盾的這2年中,蘇醒的100多船員與薩拉薩星的居民各自發生著自己的故事,一方面雙方互通這幾百年來的新技術,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小人們也開始談起戀愛來。文中對於薩拉薩星的描寫優美而又嚴謹,甚至還增加了一點反叛和物種沖突的小故事。
隨著冰盾的即將完成,麥哲倫號上的船員們也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既然薩拉薩星十分完美,而我們的技術也可以對他進行改造並住下所有人,為什麼還要繼續航行。最終經過大家的辯論和道德層面的考慮,麥哲倫號提前升空,在量子發動機的哆哆亮光下,繼續他的旅程。
<br/>
故事的開始是在月球,薩德勒是一名反間諜人員,他被派往月球並偽裝成一名會計,實際上是要去抓一直泄露信息給大聯盟的敵方間諜。當時的背景,地球和月球與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組成的大聯盟處於戰爭的對峙兩方。雖然主線是間諜,但實際上這本書的亮點是最後在月球上那場戰爭,不但對於戰後的局勢和格局的簡短交代也十分合理,而且戰爭場面分分鍾讓整個人都燃了起來:
「為了星際的和平,」莫爾頓教授說,「願人間再也沒有人扮演我們曾經的角色。」背景是二百年前、四十萬公里以外的壁畫風景,人物是一名間諜和一名反間諜——他們舉酒共飲。兩人心裡充滿了回憶,不過這回憶里已經沒有了苦澀。再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對他們來說,故事都已經結束了。
<br/>
<br/>
⑵ 神秘海域2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神秘海域》於今年3月14日在國內上映,目前沒有拍第二部。
劇情概述:足智多謀的內森·德雷克(湯姆·赫蘭德 飾)和經驗豐富的尋寶者維克多·蘇利文(馬克·沃爾伯格 飾)組成搭檔,追尋費迪南·麥哲倫500年前遺失的寶藏。一開始,這似乎只是個簡單的尋寶工作,但很快演變成了一場驚險刺激、橫跨全球的競賽。
他們必須趕在冷酷無情的蒙卡達(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飾)之前尋得寶藏。蒙卡達堅信他和他的家族才是寶藏的正當繼承人。若內森和蘇利文能破譯線索,解開這世界上最古老的謎團,他們便能找到價值50億美元的寶藏,甚至還可能找到內森失蹤已久的哥哥……但首先,他們必須學會通力合作。
湯姆·赫蘭德(Tom Holland),1996年6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鎮,英國演員。2008年因為出演音樂劇《跳出我天地》主角Billy而為人熟知。2015年6月24日,湯姆·赫蘭德確定在2017年《蜘蛛俠》和《美國隊長3:內戰》中扮演彼得·帕克,這是繼托比·馬奎爾、安德魯·加菲爾德之後,第三位大銀幕蜘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