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中帶有歷史意義的片段
擴展閱讀
世界最大作弊戰爭電影 2025-09-15 17:06:20
怎麼查找最新出的電影 2025-09-15 16:37:31
夜惑2電影完整版 2025-09-15 16:25:59

電影中帶有歷史意義的片段

發布時間: 2024-07-15 20:23:55

1. 瀵硅秺鑷鍗鍙嶅嚮鎴樼數褰遍摥鍒誨巻鍙茬殑鐑欏嵃

鑳屾櫙浠嬬粛

1979騫2鏈17鏃ワ紝涓鍥戒漢姘戣В鏀懼啗瀵硅秺鍗楀彂鍔ㄤ簡鑷鍗鍙嶅嚮鎴橈紝榪欐槸涓瓚婁袱鍥藉巻鍙蹭笂鏈嬋鐑堢殑涓嬈℃垬浜夈傛垬浜夋寔緇浜嗕竴涓鏈堬紝涓鏂瑰彇寰椾簡鑳滃埄錛屼絾涔熶粯鍑轟簡宸ㄥぇ鐨勪唬浠楓

鐢靛獎姒傝堪

涓轟簡璁╀漢浠鏇村ソ鍦頒簡瑙h繖鍦烘垬浜夛紝璁稿氱數褰變篃鐩哥戶涓婃槧銆傚叾涓錛屻婅嫳闆勫効濂熾嬨併婁笂鐢樺箔銆嬨併婇搧閬撴父鍑婚槦銆嬬瓑褰辯墖閮芥垚涓轟簡涓鍥界數褰卞彶涓婄殑緇忓吀涔嬩綔銆傝屽湪榪欎簺鐢靛獎涓錛屽挨浠ャ婅嫳闆勫効濂熾嬫渶涓鴻憲鍚嶃

銆婅嫳闆勫効濂熾嬫槸涓閮ㄧ敱涓鍥界數褰卞跺紶綰涓鎵у礆紝1983騫翠笂鏄犵殑鐢靛獎銆傝ョ墖璁茶堪浜嗕竴緹ゅ勾杞葷殑涓鍥藉織鎰垮啗瀹樺叺鍦ㄨ秺鍗楁垬鍦轟笂鑻卞媷鎶楀嚮渚電暐鑰呯殑鏁呬簨銆傚獎鐗囦腑錛屼富浜哄叕浠闈㈠圭潃鏁屼漢鐨勭柉鐙傝槳鐐搞佹縺鐑堜氦鐏鍜岃壈鑻︾殑鐢熸椿鏉′歡錛屼絾浠栦滑濮嬬粓鍧氬畧淇′話錛屼繚鍗紲栧浗鐨勫皧涓ュ拰鑽h獕銆

鐢靛獎鍒嗘瀽

銆婅嫳闆勫効濂熾嬬殑鎴愬姛涔嬪勫湪浜庡畠鏃㈡槸涓閮ㄦ垬浜夌數褰憋紝鍙堟槸涓閮ㄧ埍鎯呯數褰便傚獎鐗囦腑錛屼富浜哄叕浠鐨勭埍鎯呮晠浜嬭宸у欏湴鋙嶅叆鍒版垬浜夋儏鑺備腑錛屼嬌寰楀獎鐗囨洿鍏鋒湁鎰熸煋鍔涘拰鎯呮劅鍏遍福鍔涖

姝ゅ栵紝褰辯墖涓鐨勬垬浜夊満闈涔熼潪甯擱渿鎾間漢蹇冦傚兼紨寮犵邯涓浠ュ叾綺炬箾鐨勬妧鑹猴紝灝嗘垬浜夌殑孌嬮叿鍜屾儴鐑堝睍鐜板緱娣嬫紦灝借嚧銆傝備紬鍦ㄨ傜湅榪欎簺鍦烘櫙鏃訛紝涓嶄粎鑳藉熸劅鍙楀埌鎴樹簤鐨勬亹鎬栵紝涔熻兘澶熸劅鍙楀埌涓鍥戒漢姘戣В鏀懼啗鐨勮嫳鍕囧拰鍧氶煣銆

鐢靛獎鎰忎箟

銆婅嫳闆勫効濂熾嬫墍灞曠幇鐨勬槸涓鍥戒漢姘戣В鏀懼啗鐨勮嫳闆勫艦璞″拰姘戞棌綺劇烇紝瀹冩槸涓鍥界數褰卞彶涓婄殑涓閮ㄧ粡鍏鎬箣浣溿傝繖閮ㄧ數褰變笉浠呰╄備紬鏇村ソ鍦頒簡瑙d簡瓚婅嚜鍗鍙嶅嚮鎴樼殑鍘嗗彶鑳屾櫙鍜屾垬浜夋儏鍐碉紝涔熻╄備紬娣卞埢鍦拌よ瘑鍒頒簡涓鍥戒漢姘戣В鏀懼啗鐨勮嫳鍕囧拰鍧氶煣銆

2. 電影建國大業有描寫一個片段和觀後感300字

提供兩遍,自己選吧!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二、
經過千辛萬苦搞到票,然後聚精會神地看完了一票難求的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電影的場景設計和敘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歡兩個場景:一是北平機場,萬人喜迎毛澤東和老紅軍戰士的聲嘶力竭的場面,令現場觀眾百感交集,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二是蔣經國前往上海督導經濟,直面譴責孔家才是讓黨國身處危難的蛀蟲,回到南京時父親蔣介石卻對他說「不反亡國,反則亡黨」的言語,一番時局的忠告帶走了經國的銳氣,這或許是對多年之後的台灣主政人物的一種性格鋪墊和詮釋吧。據說蔣經國在深刻反思敗走台島的教訓,啟動肅貪和黨建轉型改革,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的將台灣帶上「亞洲四小龍」的地位,親手實現了政治解嚴(將台灣帶入民主時代),集其大成的功業在他之後的新台灣,未見在政治境界及領導效能上超越蔣經國的新典範。蔣經國「與時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註定這位奇跡經濟的締造者最終心力憔悴嘔血而亡的悲愴宿命。因此我認為,影片中陳坤的扮相與我心目中的蔣經國最為吻合。片中對徵集到國旗、國歌作品的選用過程,猶如生動的教學片,更讓人增長了不少知識。

看完《建國大業》,如果你非要問我,誰演的最好?我說是張國立。可能在一些人心裡,張國立電視劇演的多了,沒有那些「電影明星」們更有銀幕范兒。其實錯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擔多大戲的人,蔣介石,這個份量特別重的角色,被他擔起來了,擔得漂亮。
當然從外形上來說,張國立無論是從長相上還是身材,都跟蔣介石「不像」得太厲害。但是張國立沒走「形似」,甚至於沒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蔣介石的心,把內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脈去演,這個就很厲害。所以蔣介石的第一個鏡頭一出來,我就閉嘴了,那種融會貫通的精神氣質,已經遠遠超過了演技的范疇。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張國立刻畫人物用的是「春秋筆法」,不顯山不露水的,很多好東西要是不仔細看,一不留神就過去了。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許多影視作品塑造的英雄給很多人一種印象,共產黨大都是些沒文化,被地主老財逼迫無路可走,才入伍參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劇本的粗糙。作為一劇之本,可以看得出,劇作者試圖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集中將五年間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詳盡地描述,終因功力不夠,而顯得結構凌亂、內容龐雜,頭緒錯綜復雜,人物刻畫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導演的問題。這是一部國慶獻禮片,擔綱導演的是好像從來沒有獨立導過電影的、負責電影事業的高級官員,為了保險起見,又拉了另外一位導演過很多片子的導演。但對於一個劇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導演再有號召力,也無濟於事。盡管場面做得很大,氣勢上很雄偉,但描寫戰爭無非就是行軍、長鏡頭、多弄幾處炸點,動不動就是航拍,電腦三維動畫,雖是群星雲集,但仍舊掩蓋不住影片的整體蒼白。
第三個要說的是攝影問題。片中出現眾多開會的大場面,這是一般導演最為頭疼的,因為場景單調不容易調度。而本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或許為了照顧眾多明星的檔期,根本就沒考慮拍得再細些,幾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幾組鏡頭,場面有了,但效果上就顯得雷同了。
第四個要說的是剪輯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為劇本的原因,內容上的凌亂表現在剪輯上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太跳躍的手法有點模仿美國大片的意思,以對白或音樂的先入作為場景轉換的套路,也顯得有些老套了。黑白與彩色色調之間的轉換也都過時很久了。

總之,這部片子作為主旋律的國慶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個損失。它沒有早年間《開國大典》拍得精緻,當然,想看明星們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臉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3. 電影里什麼是《豐碑》片段

世界電影名作——電影史上的豐碑。
在世界電影史上,凡是開宗立派的大師級作品,人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談到電影的寶庫,它們無疑都是其中最珍貴的曠世之寶,因為它們是電影藝術歷史發展不同階段的登峰造極之作,它們代表了人類電影的最高成就!
TOP1:《戰艦波將金號》
謝爾蓋·愛森斯坦導演了這部影片,曾被電影史學家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影片」,並屢屢在國際性的電影評獎中排行榜首。該片以1905年俄國海軍波將金號戰艦的起義為歷史題材。這次起義在歷史上雖然失敗了,但在影片中它喻示著1917年革命的勝利。影片塑造了人民大眾的群體英雄形象,使電影不再僅僅是取悅於人的新奇娛樂,而成為一種具有革命性、思想性的藝術形式。特別是愛森斯坦以三隻不同姿態的石獅子(沉睡、蘇醒、立起)的隱喻性鏡頭,表現了人民反抗沙俄暴政,以及在「敖德薩階梯」中通過多種蒙太奇形式的沙俄軍隊對人民的屠殺,都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段落。愛森斯坦還是當之無愧的電影理論家,他於1922年發表的綱領性美學宣言《雜耍蒙太奇》,是電影理論的不朽著作。
TOP2:《公民凱恩》(1941)
美國電影藝術家奧遜·威爾斯出任製片、編劇、導演、主演的影片《公民凱恩》。被譽為「現代電影的紀念碑」。當時的奧遜·威爾斯年僅25歲,《公民凱恩》是一部傳記影片,它是根據美國出版界一位巨頭威廉·倫道夫·赫斯特的身世寫成的。這部影片這所以不同凡響的殊榮,主要是因為影片沒有按照一般傳記片那種線性編年史體例去描寫人物,而是通過5個與主人公凱恩共同生活過的人講述了凱恩的整整一生,從而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而又復雜的人物形象。
TOP3:《偷自行車的人》(1948)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主將德·西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世界影壇上公認的經典性影片。該片真實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人民貧困的生活:主人公安東的自行車被人偷了,為了工人,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存,安東四處尋找。他走遍了骯臟的街道、破舊的住宅區、舊貨市場,及至教堂、妓院,最後不得不去偷別人的自行車·····影片對現實生活,尤其是對現實中那些陰暗、冷酷的生活底蘊的揭示,使該片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意義。在電影的表達形式上,德·西卡忠實恪守新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全部採用街頭實景拍攝,沒有職業演員,沒有人工照明,沒有特技剪輯,攝影機就像是觀念的眼睛,目睹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同時目睹了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耀人光輝。

4. 2021年國慶電影《長津湖》上映,電影背後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長津湖》這部電影,是講述我國志願軍抗美援朝的一段非常慘烈的戰役——長津湖戰役。這段抗美援朝歷史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在歷史課堂上學過,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地區,與美軍第10軍進行了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並且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

很多年輕人都已經逐漸的遺忘了以往的歷史,大家更多的是關注那些所謂的流量明星。而這些紅色電影的意義,正是要讓我們的年輕一代了解我們的歷史,讓大家清楚的認識到,如今的國家強大,幸福生活,都是那些先烈們用生命換回來了,讓我們共同期待《長津湖》的上映。

5. 電影精武英雄中,哪些片段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每每一提到精武門、陳真、霍家迷蹤拳,恐怕很多人都會想起1994年的經典動作片《精武英雄》。盪氣回腸的時代背景、精彩刺激的武打場面、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無不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精武英雄》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歷史題材的電影,但它與那個特殊的時代密不可分。


如果按光子的說法,把時間定義在1914年,其實對於前面的劇情並無大礙,畢竟都是在大正民主時期,早一點晚一點都可以接上。但是1914年的時間設定相對於後面的情節來說,顯然有點早。

在開往中國的輪船上(也可能是軍艦,畢竟船上有很多日本兵),陳真看到了報紙上登載的,關於霍元甲被日本人打死的消息,在報紙的主版面上,赫然出現了“英日同盟廢除”的新消息。這就和光子說的話對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