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親情的電影
《媽媽再愛我一次》:九十年代的眼淚
比父女情更動人的一定是母子情。母親被迫與相依為命的兒子分離,變成了瘋子。這部80年代放映的台灣電影讓觀眾們哭濕了一塊塊手絹,母子分離時,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響起,銀幕上下一片號啕聲。此片讓觀眾第一次有了進電影院帶手絹的准備。
《我的兄弟姐妹》:「催淚彈」讓觀眾「青衫濕」
梁詠琪、姜武、崔健等大牌明星的生硬表演絲毫沒有掩蓋住這部片子的主角———四個孩子的光輝,很簡單,因為他們的表演真實自然。全劇幾處令觀眾的淚腺不停分泌液體的高潮戲也是這幾個毛頭孩子「炮製」出來的。
齊憶苦——楊興偉:「有的戲覺得特別自然就哭了,可有的戲也是被導演逼著演的。」
齊思甜——胡增雪:一雙大大的眼睛會說話。
齊天 —— 高天鴻:笑起來露兩顆門牙,可愛極了。
齊妙 ——那格格:問她是怎麼被導演嚇哭的,她說:「那是我的傷心事,我拒絕回答。」神情儼然一個小明星。
《了不起的爸爸》 (又名《這個阿爸真爆炸》):世上爸爸也好
向來有反社會鬥士之稱的邱禮濤居然「老實」的講起親情故事!梁家輝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娘娘腔的扮相,,蔡卓妍的表演似乎又有了進步,開始學著利用眼神,張柏芝和連久未獻身銀幕的中國星老闆「龍五」向華強居然客串了一個鏡頭。影片割據為兩部分,上半段表面固然充斥著極其肉麻的堪稱全天下父母必學的台詞典範,可是妍妍無聲無息的成長,無形中卻漸漸把任慕英和女兒之間的代溝勾畫出來。年輕孩子的反叛和過度敏感的自尊,長輩至誠的關懷和親情之愛,始終難以逾越兩代人間的代溝,這其實正是社會上最普遍的現象。
《下輩子還做母子》:真實故事感動觀眾
當時廣告上是這樣說的:「帶夠足夠的紙巾,不要哭出聲來影響別人觀看。」 影片講的是阿迪五歲患了惡性淋巴腫瘤,當英語教師的媽媽(宋春麗 飾)和做工人的爸爸在醫生給孩子判了死刑的情況下,背負著希望,用博大的愛心挽救著孩子的生命,使孩子快樂地活到了11歲,最後孩子幸福的死在了媽媽的懷里。
該片深深打動了美國觀眾。美國家長和教師被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高度責任感所震撼,這種東方式的親情,恰好與美國回歸家庭的時尚相吻合。
《那山那人那狗》:用腳來衡量心靈的距離
獲得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好評獎。影片正是從兒子的一段心理獨白開始的,這段獨白表明了兒子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然而後來父子之間有關鄉郵員是否國家幹部的簡單對話暴露他們之間的對立和分歧。隨著他們上路,劇情慢慢展開。父子之間的一次正式對話是兩人在山上第一次休息的時候兩人不約而同同時開始問對方累不累,這一次對話已經向觀眾揭示了親情的可貴,也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雙方從生疏到熟悉的進程。這樣整個郵路也成了他們慢慢「發現」對方的過程。有一段兒子背父親過小溪,這是第一次的形體語言對話;到後來的兩人一起去保護信件,這從另外一個層面上即雙方在對工作的態度上已經達成了一致;再到最後兩人一起在同一個腳盤里洗腳,並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十分感人。這其實不光是一部關於父子走郵路的電影,我想應該還是一部「父親尋找兒子,兒子尋找父親」的故事,同時也是「父親尋找自己和兒子尋找自己」的故事,他們最後找到也自己要找的東西。
《洗澡》:傳統文化中的人間溫情
影片很好的展現了老父親和傻兒子夜晚跑步鍛煉身體這一生活場景,並生動的表現了傻兒子每次跑到家門口都要從電線桿和老牆之間的側身穿過這一細節,以最簡單的生活細節刻畫出最真摯的父子深情。
張揚導演把所謂的現代文明和我國的傳統文化之間產生的巨大沖突放在一個澡堂子里來展現給我們,也可說是獨具匠心了。他在表現形式上卻不十分張揚,他似乎是向我們娓娓道來整個故事,最後又留給我們足夠的思考和想像空間。這是部拍的很「暖」的影片,好像寒冬臘月里的一壺熱酒,暖入心肺,回味無窮。
㈡ 關於《父母的愛》電影!
比較經典的就是這部《我的父親母親》,書寫了父母那個年代唯美的愛情故事。
1999年,張藝謀拍攝了這部被視為既有自傳性質又有對父母輩愛情回憶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優美的攝影和感人的愛情,讓影片又獲得諸多電影節的獎項。影片拍攝的景色優美、色彩鮮艷。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執著的愛情在美麗的樹林和彎曲的山路上跌倒,在幾乎是痛苦的絕望中,等到了愛情。故事放在一個與世界幾乎隔離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優美,為影片的愛情增添了色彩。無論從場景、故事還是表演甚至配樂,張藝謀作為導演,技術上也更為成熟。
㈢ 電影《我的非凡父母》港味十足,像這樣的高品質人文情感大片還有哪些
像這樣的高品質人文情感大片還有《桃姐》 《幸運是我》。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悄然發生的改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線下之餘都喜歡帶上自己的親戚朋友前往電影院看一場令人難忘的電影,每一場電影都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思考,讓我們思考電影之後的意義。《我的非凡父母》突出了香港街頭巷尾的人情味和煙火氣,展現出兩代人的情感交織和代際關系,喚起了廣大觀眾共同的成長記憶、相通的情感表達,實屬中秋檔期家庭必看的誠意暖心之作。
在我的非凡父母這部劇中,不僅要學會貼合母親的形象,同時還要在拍攝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同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樣,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最終才克服拍攝的困難,無論是影片中的盲人家庭互助,盲人領跑,盲人文藝演出等活動,都讓我們看到了這篇電影,想要表達的人文關懷。
㈣ 《老爸102歲》影評——適合父母思考人生的療愈影片
和朋友一起去看印度影片《老爸102歲》,有些觀點和其他的影評有些不同。
通觀全片,片名參照英文名稱《102 Not Out》翻譯成「102歲不出局」似乎更吻合劇情,含義也更深刻些。
102歲的老爸達特利(里希·卡普爾 飾)是擁有26歲靈魂的酷老頭,他的兒子75歲的巴布卻暮氣沉沉刻板無趣。老爸決心向中國的壽星王重北(不是王重陽)學習,挑戰吉尼斯世界長壽紀錄。榜樣王重北和第90頁的吉尼斯紀錄暫不可考,這是印度影片典型的喜劇特點,千萬別卡在這里(較真兒),這只是個引子,姑且信之。
老爸對再活16年就創新紀錄信心滿滿,但是他有一個擔心:「和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相處,超過煙草帶來的危害」。老爸決定將兒子送進養老院。巴布當然不情願啊,可讓老爸妥協是有條件的:兒子巴布必須完成一系列老爸交辦的任務。
影片最開始用一些實例列舉了巴布的生存狀態。巴布洗澡絕不會超過十五分鍾,因為超時就會感冒,所以他設定鬧鍾,在14分鍾時准時出浴;巴布把看醫生當成例行公事,稍微有點腰酸背痛就緊張,生怕身體出現什麼錯兒。巴布覺得在他這個年紀,做什麼事都要很小心,關燈關水關門,他在自己的動線里不止一處貼著提示紙條,他認為這些重復的提示很有必要。
總之,在巴布看來,自己75歲了……已經很老了,人不服老不行……。也許你認可巴布保守謹慎,這老爺子也算是個省心的老人哦。可是102歲的老爸把巴布的孤獨、懦弱、恐懼、焦灼、狹隘、僵化、局促、無力、乏味……都看在眼裡了。套用時髦的話說:巴布把日子過得太喪了!
老爸用私人訂制的方法為巴布布置了循序漸進的任務:
(1)給自己已經去世的妻子寫情書;
(2)用最徹底的方式得罪醫生,不要再和這個沒事瞎折騰、每周都套牢他的醫生往來;
(3)把巴布從童年就開始依賴的毛毯剪出幾個鴨子的形狀;
(4)孟買一日游;
(5)用半個月的時間讓一盆君子蘭開花。
……。
如果不能完成作業,老爸就要把兒子送到敬老院去。當然老爸也給了巴布根據個人意願跳過其中一項任務的權利。老爸還找了態度認真得有點軸的年輕人迪魯做見證,由他來陪伴巴布完成這些任務。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以迪魯誠實的視角復原了巴布的經歷和改變。
如果從我個人角度的解讀,老爸這么做,有他的不同目的:
讓巴布寫信是為了讓巴布釋放情緒,不再自閉,和自己去世的妻子總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而且還可以沒有顧慮實話實說吧。事實上,巴布也確實這么做的。最開始的部分他像學生寫命題作文一樣拼湊出來,可是寫著寫著他就把對老爸的吐槽也寫進去了……。
栽贓醫生是小偷,這是老爸不給75歲的巴布退路:不要依賴醫生,不要總以為自己有病且病得不行。巴布起先覺得無厘頭,後來明白老爸的好意卻抹不開面子對醫生使小壞,老爹果斷出手替他把醫生得罪完了,讓他不能回頭了。
老爸說巴布小時候最喜歡一條毯子和小黃鴨,建議巴布直接把毯子剪成小黃鴨的形狀,這樣可以更好的斷舍離,舍掉舊事物,不再貪戀過去,才能迎接新人生。這條依賴了一生毯子就像蓋在傷口上的紗布,巴布不捨得,決定跳過這道題。在這里,老爸的任務已經碰到巴布的心痛之處了。老爸沒有繼續強求,他答應過給巴布跳過其中任何一項任務的權利。
巴布的孟買一日游好溫馨啊。到小時候去過的公園里,看到童年時自己喜歡的造型飛機還在,他的嘴角洋溢出微笑了;在帶著兒子阿莫去過的教堂,放佛重新看到兒子童年的身影;陪他同行的迪魯很驚奇巴布竟然知道老爸讓他去的每一站,巴布還驕傲地告訴他,自己知道父親就在不遠處關注著。巴布在最愛的麵包房買最喜歡的蛋糕,然後甩開迪魯去坐人力馬車,有愛人陪伴時他總是在馬車上和愛人分享蛋糕。現在愛人不在了,他把分給愛人的蛋糕分給車夫和孩子們,收獲了很多喜悅。每一個場景都有過往的一幕重現,一天里巴布回顧了他人生中很多塵封的重要片段。
一日游歸來,沒用老爸督促,巴布完成了他逃避的任務,親手把自己從小抱到大的舊毯子剪成了小黃鴨。巴布似乎忘記了被老爸逼迫去夕陽紅養老院的求生欲,這一天回憶里的喜悅、和父親的心意相通如涓涓細流般滋潤了巴布幾近乾涸的心田。
巴布不再抗拒老爸漸進的啟發,不再抗拒未知的任務。即使老爸真的出了一道不靠譜的試題,他也能滿心歡喜地迎接。巴布陽光燦爛地悉心照顧他的花 (我能給印度影業提個意見嗎?那盆花真的不叫君子蘭,中國的君子蘭哪有那麼丑!) ,期待花能如期綻放。這一天,父親用自己開花的盆花偷偷替換了巴布的作品。迪魯問為什麼,老爸說驚喜是給巴布的獎勵。
在這滿是父子情的情景里,一個電話鈴聲違和地響起,被老爸背著巴布給刪除了。那是巴布兒子阿莫記起巴布的生日打來的電話。老爸給兒子放出優美的音樂,鼓勵巴布放鬆自己時,又拔掉了家裡的電話插頭。他知道一旦巴布接到阿莫的電話,這個生日又將鬱郁寡歡。
當發現兒子來過電話卻被老爸故意掩蓋的事情後,巴布很生氣。老爸交代給巴布的最後一項任務是:把自己白眼狼般的兒子趕出家門,結束這種難捱的日復一日的等待。巴布一怒之下,做了財產公正,並將公正文件扔給老爸,用一句「該死的時候得痛快去死」怒懟了老爸。
面對這句狠話,102歲的老爸垂下眼睛,大概只有幾秒鍾的難過。再抬起眼睛的時候,已然心無所住,他體諒並涵養了巴布肆無忌憚的「該死不死」的表達,給予了類似於孩子在父親面前撒歡兒過度時的鼓勵:「不管怎樣,我兒子的氣勢出來了」。這一幕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不過劇情節奏來不及讓人閃淚。
無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裡,他們就是孩子。面對固執倔強的巴布,老爸嘟囔了一句很霸氣的話:「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 !」。
巴布打電話給遠在美國的阿莫,央求兒子回來看看。老爸對迪魯說這個時候巴布就像一個乞丐。當迪魯表示不理解時,老爸透析了孫子阿莫的不孝和兒子巴布的委屈。巴布辛辛苦苦把兒子送到美國,兒子到了美國後平均半年一個電話,照片也很少發,連他媽媽長達28天的死亡通知也沒讓阿莫回來。在老爸講訴時,巴布一面流淚一面幫阿莫辯解。老爸試圖給阿莫打電話以讓巴布明辨是非,電話轉入語音留言提示,老爸只好詐稱財產分割通知,語音留言即刻轉為正視通話。巴布目瞪口呆看著老爸戳穿阿莫的謊言時,接到阿莫打來的電話,阿莫已經迅速訂好了回國的機票。
老爸直言相勸,自己得了癌症,已經時日不多了。他想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看著巴布活得開心,成為眼中有光熱愛生活的新巴布;他希望巴布能不再自欺,也不再被自己的兒子所欺騙。
劇情到這里,我覺得就像在看一部老年童話。多大歲數有老爸老媽都是幸福的,可以一直有父母的庇護和引領,可以不厭其煩來告訴自己人生道理,可以每次投過來任務,砸碎自己內心想要逃避的過往和糾結……,這幸福真的是比童年時有個機器貓還要完美了。可是如果你揶揄很多人75歲了,還沒弄明白生命的意義,卻難得有102歲的爸爸來苦心教導時,那你這心態可活得有點靠近前半集的巴布了……。
當我想到阿布爾汗對里希·卡普爾的贊美時,我恍然大悟,卡普爾是領悟了父母的靈魂和慈悲的人,無論父母的生命在哪一個階段,在或者不在,其實早已把愛根植於每個子女的心中,他們希望孩子們也能在靈魂深處找到這份快樂。劇中所有的深刻和深意都是父親在啟發兒子通過靈魂深處的悅納來釋放情和意,繼而可以有氣勢、不糾結地讓自己從逼仄里走出來。
接下來是巴布為迎接兒子開始了一系列的忙碌:為阿莫選購礦泉水,購買各種治療拉肚子的葯。迪魯問:「難道在其他國家的人喝印度的水真的會拉肚子嗎?」。這里是個笑點——去印度旅遊,人們被叮囑最多的是:別喝那裡的水,不衛生、會拉肚子。類似這樣的污點和詬病,在印度似乎從來不是要隱瞞遮蓋的事情。相反地,面對社會問題、生活短板和不安上,印度人好像從不遮羞,而是自由深入地進出其中,以此化心化行化治。就像對待生死的態度,承認存在又能理解並超然。
在機場,阿莫被巴布教訓那一場戲相當過癮。當巴布把兒子的儲蓄罐摔碎,告訴阿莫這42盧布是你的財產時,巴布聽到從未吹響過口哨的老爸真心喝彩的口哨音亮麗響起。
片尾巴布給父親揉腳時,老爸跟他說:「我是堅決反對死亡的,我也沒死過,能活著就不要死。」 。老爸潤物無聲地去了之前巴布被死本能支配的勢。想想我們的父母,有多少人可以像102歲老爸一樣活得自由精彩,又有多少人像巴布那樣擁抱著所有不快的經歷和感受,消沉、僵化、悲觀、麻木的活著?
希望這個影片能讓我們這些中年人想起最需要這部片子的人。也許這是我們的父母最好的療愈影片,治癒內在的小孩,做自己內在小孩的父母,餘生該如何面對的生活態度,應對變化時的豁達大度……,也許他們也會揶揄導演的設想,但是感動和啟發一定更多,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思考餘生如何更開心,真的很值得。
可以說這部劇是為了巴布和老爸對話角色的飽滿而不由分說地給了阿莫一個不孝的罪名。生活中的這種極端的不孝並不多見,即使很多,那麼也更需要培養這種不孝子的父母反思。生活中許多年長者內心晦暗、低能量的生活不完全來自體力不支。他們不曾覺察也拒絕探索自己的無意識,對生的痛苦和失落的恐懼遠大於對死亡的恐懼。子女們看著他們扭曲著自己的情意、把節儉變成囤積、在生活勞作和個人情緒里無謂的受苦,也基本束手無策,沒轍。只有家長們能懂得死本能比癌症更能擊鼓傳花地相互感染和代際傳遞,這種業力才可能被消減。
父子在古老的印度街上雨中共舞的畫面太美好了,那是生的美好。有美好的音樂、有開滿鮮花的小店,那些路過的年輕臉龐,就像一個個不同時期的自己……。巴布和老爸臉上都煥發著對生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激。
看到有的影評為這部片子的創作視角這樣點贊:「印度電影又走在了我們前面」,讓我很有共鳴。我國和印度一樣,都是人口大國,在印度走過,直覺里印度的百歲老人比我們多。但是談起老齡化的問題,我們真和人家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除了老齡人口的基數、結構比印度的情況嚴重的多,中國老人的心理問題更可能超越我們的想像,比起長壽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年老的心態。中國……幾乎到了一個老年強則國強的時代。
如果說死本能是一個完全私人的感受,那麼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年同樣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自我選擇的成分。《老爸102歲》這部印度電影可以對4050年代出生的長輩們產生積極影響,是我們關愛身邊老人的一個好契機,影片里有對暮年、生死和養兒防老更有建設性的思考角度,具有積極、豐沛的現實意義。這部片子,並非關於親情和孝道的質問探討,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怡情的輕松喜劇,劇中老爸的能量流動著,沒有卡在任何情緒和臆想的痛苦中。當然,我未能了解觀影的長輩們的心態,只期望他們在這部片子中笑淚由衷。
也請中青年朋友不要問我沒有父親和孩子阿莫的巴布接下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希望你看了這部片子可以溫暖治癒……好像你早已設限了生命的意義……這種委委屈屈誇大其辭的思維未免狹隘了。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黃泉路上無老少,誰都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是依靠子女,還是自己活出精彩才能安度晚年,相信你的答案早已瞭然於胸。就像地球一樣,除了公轉,還需要滿滿能量去自轉。
㈤ 令人悄然淚下,具有極高教育意義的家庭經典影片有哪些
1、《伴你高飛》
少年維特天生擁有成為任何一個行業的偉人的潛能,父母總希望他能成為偉大的鋼琴家,然而他自己卻不知道未來該干什麼好。在父母的壓力下維特總是鬱郁寡歡。幸好還有理解他的爺爺,爺爺和維特一樣,充滿野心,自小想當一名飛行員,可是最後卻當了一名木匠。當爺爺終於駕著飛機像鳥兒一樣飛翔時,他告訴維特,雖然做了一輩子木匠,但他仍然很開心,因為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順著命運的安排勇往直前。爺爺最後幸福的逝去了。而維特,也終於領悟了爺爺的人生真諦,敲響了之前拒絕過的女鋼琴家的門……
非常棒的電影。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氣,有時你覺得平淡無味的生活在別人眼裡如獲至寶,只有懂得追求同時又懂得滿足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㈥ 關於感恩父母電影有哪些
1.《世界上最疼愛我的那個人去了》:
影片根據女作家張潔的同名長篇散文改編,講述了一個失去母親的作家在母親的最後歲月中所發生的故事
2.《媽媽再愛我一次》:
影片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以倒敘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孫亞東飾)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楊貴媚飾)的故事。
3.《漂亮媽媽》:
該片講述孫麗英數年前與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著天生失聰的兒子鄭大,耐心地教兒子說話、識字的故事。該片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4.《我是山姆(I am Sam)》:
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相當於七歲孩童的父親,與有關當局爭奪女兒撫養權期間發生的故事。
5.《海洋天堂》:
是由薛曉路執導,主演李連傑、文章、桂綸鎂、高圓圓、董勇、朱媛媛等主演親情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
㈦ 16部高分催淚親情治癒系電影|在線推薦
1.《海蒂和爺啟讓爺》(Heidi,2015)
故事講述了孤兒海蒂在她的爺爺身邊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夏天,但她的舅父卻要把她帶回城市。海蒂的生活變得寂寞無聊,直到她得知她的爺爺被關進了牢房。海蒂偷偷溜出城市,去找到她的爺爺並幫助他逃脫,兩人一起生活在山區的小屋裡。這是一部充滿歡樂和感動的電影,非常適合觀看家庭和孩子們。
2.《返校》(支隊,2011)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是軍人的教師亞當·史密斯在一個匿名的城市中學任教,他嘗試著去改變一些學生們的生活,同時也受到了學校和家庭的壓力。這部電影非常感人,深刻地反映了當代教育中的問題和挑戰,值得一看。
3.《星空》(Starman,1984)
這是一部充滿浪漫和奇幻元素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上,變成了一位已故女人的丈夫,並幫助她完成了自己的心願。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充滿著溫情和關懷。
4.《李米的猜想》(Gifted,2017)
這是一部關於愛與親情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孤兒的天才女兒瑪麗,她的叔叔想要將她送進一所特殊的學校,但她的養父親卻想讓她有一個普通的童年。這部電影充滿了感人的場景,非常值得一看。
5.《新世界》(新世界,2013)
這是一部充滿懸疑和感人元素的電影,講述了一位警察在深入調查一起案件時發現自己被捲入了黑社會的陰謀之中。這部電影充滿了戲劇性和感人的場景,非常值得一看。
6.《我的個神啊》(Oh My God, 2015)
這是一部關於父母對兒子無條件愛的電影,主人公小學生神兒身患絕症,父母從城市帶他到小村莊里,與村民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影片以一顆感恩的心,呼喚我們重新認識親情
7.《我的父親母親》
這是一部講述家庭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原因,被迫和哥哥分開,和父親、繼母和繼兄妹生活在一起。男孩對繼母和繼兄妹的存在感到不適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成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8.《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講述了一個父親如何幫助他的兩個女兒實現夢想的故事。影片通過描繪父親與女兒之間的互動和對抗,表現了父親對女兒無私的愛和教育的重要性。影片中的摔跤場面也讓觀眾們看得十分過癮。
9.《父女雄兵》
這是一部關於父親和女兒之間感人故事的電影,講述了一位自閉症患者的父親和他的女兒之間的互動。影片中,父親通過幫助女兒實現她的夢想,逐漸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並最終與女兒一起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冒險。
10.《何以為家》
這是一部關於敘利亞難民家庭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們為了生存和自由而不斷奮斗的故事。影片中,母親為了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做出了許多艱難的抉擇。盡管困難重重,母親和孩子們依然互相支持,努力著向前走。
11.《小森林》
這是一部日本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在離開城市回到農村老家後,在與家人和朋友的互動中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影片中,女主角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經歷,領悟到生活中的真諦,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12.《我的野蠻女友》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和愛情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年與他的悄拍局野蠻女友之間的感人故事。影片中,少年和女友的家庭背景截然不同,但他們在互相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影片中的許多場景和台詞都十分經典。
13.《天使愛美麗》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在巴黎流浪時,遇到了一群好心人和一個與她有著類似遭遇的男孩,通過他們的幫助和關愛,女孩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影片中的角色和情節都非常感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七月與安生》
這是一部講述兩個女孩友情的電影,講述了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困難和變化。影片中的兩個女孩都非常真實和鮮活,觀眾們很容易產生共鳴。影片中的插曲和台詞也很有味道。
15.《阿甘正傳》
這是一部經典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位智商不高的男孩的傳奇故事。影片中的阿甘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誠,感動了身邊的人,並最終成為了一位英雄。影片中的許多經典台詞和場景,至今仍被廣泛引用和模仿。
16.《心靈捕手》
這是一部關於精神疾病和家庭關系的電影,講述了一位精神科醫生與他的病人之間的感人故事。影片中,醫生通過自己的關愛和理解,幫助病人賀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中的角色和情節都十分感人,引人深思。
㈧ 電影十部母親節和媽媽看的電影
電影十部母親節和媽媽看的電影
當然除了以下十部,還有很多很多講述偉大母愛的電影,母因為愛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愛,所以母愛的故事是講不完的。
1.《四個春天》電影里的爸爸和媽媽活在了歌謠里,把每一天的平常生活活的有滋有味,沒准可以給你的爸爸媽媽來一記浪漫。
2.《奇跡男孩》小奧吉因為各種手術導致臉龐傷痕累累,母親一直在細心呵護孩子免受外界傷害。但隨著他慢慢長大,母親知道,即使再不舍,奧吉也要自己去面對外界的挑戰了。每一步都走得不易,媽媽的放手和孩子的摔倒再爬起,看的眼眶都淚濕了。
3.《人生果實》回看父母相伴的一生,在柴米油鹽中,舉手投足間都是愛意。
4.《幸運是我》一個是被爸爸拋棄的落寞少年,一個是一生未婚的患上「認知障礙」的獨居老人芬姨,兩個孤獨的靈魂遇上了溫情,兩人一道陪伴,不是母子勝似母子。
5.《佛羅里達樂園》在汽車旅館生活的幾個6歲孩子,生活不充裕但是內心也有美好的憧憬。他們的母親,沒有體面的生活,但是卻在盡力維護孩子內心的純潔和快樂。未婚先孕獨自撫養孩子的年輕媽媽,可能過得沒有很體面,但是母愛的公式是通用的。
6.《天水圍的日夜》在快節奏的生活下,也還總是有溫情存在的。哪前散母親熱情助人,每一個舉手投足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兒子。一首溫情的影片,最適合和母親一道欣賞。
7.《伯德小姐》染著一頭紅發的克里斯汀,更喜歡別人叫她Lady Bird,正值青春期,叛逆熱血,跟母親關系尤其緊張,大小爭執不斷。這就是青春期了,熟悉不過,直接上頭的烈酒。
8.《柔情史》北京胡同里一對母女相愛相殺的故事。即使互相毒舌互相傷害,但是骨子裡的柔情和愛是掩蓋不住的。
9.《結婚禮服》大大咧咧的母親和穩重的孩子,一起相互依靠開心的過生活。不料母親身患癌症突然倒下,時日不多的母親一針一線給長大後的女兒准備結婚禮服,女兒也重新拾起了跳舞在母親面前跳起一支舞蹈。
10.《三塊廣告牌》一個憤怒的母親,內悔皮心裡放不下哪一個毒害了自己女兒的罪犯,她也只是一個母親李氏,一個偉大的母親。
㈨ 親情電影有哪些
<背其爸爸上學>
《媽媽,在愛我一次》
《給爸爸的信》
1.描寫親情的《我們倆》。該片雖然只有一個場景、兩個人物和四個季節,但是卻讓所有觀眾看得津津有味,隨著片中人物的歡樂、悲傷而開心、落淚。主演宮哲在片中天真可愛的形象,讓不少觀眾都認為她是中國版的「天使愛美麗」。
2. 《父子》,也是一部描寫親情的電影.港片《父子》分別獲得「最佳亞洲電影獎」及「最佳藝術貢獻獎」兩個獎項.
3.《兩個人的芭蕾》是男性逐出本片,女性佔全部時間的影片,以祖孫三代的女性命運構成了本片敘事發展的惟一線索。如果「愛」的表達是所有有關人間親情影片都力求表現的主題的話,那麼導演陳力的《兩個人的芭蕾》無疑將這種表現愛,尤其是母女之愛主題的作品推向了極致。
4.《我的兄弟姐妹》中的一段台詞:「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落在了地上,就融在一起,化成了水,永遠不分開了。這是深厚的兄弟情深!
5.40屆金馬獎入圍影片《不見》,影片把親情放在了失去而又尋找的位置,頗為感人的描寫了尋找過程中的焦慮和無助。
6.《來電傳情》推薦電影,描寫的是親情很感人。
7.《暖春》。電影以真實、細膩的手法描寫了一個發生在窮困山村有關親情和人性的故事,號稱是影壇經典的「催淚彈」。
9.,《那人、那山、那狗》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界最受觀眾歡迎故事片獎。 該片獲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最佳故事片獎...這是一部描寫親情的電影!
10.描寫親情的「千里騎單車
11.《阿郎的故事》
12.《漂亮媽媽》、雖然故事有些憂傷也十分煽情,但我們之所以流淚卻不是因為它是一部悲劇讓人傷感,那些建立在事實上的點點滴滴的母愛讓我們無休止地感動之餘,更是開啟了隱藏在我們生活背後深埋在心底的最真誠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