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為什麼8090年代電影好看
擴展閱讀
免費兒童恐龍電影大全 2025-09-16 22:14:50
天才兒童電影有哪些 2025-09-16 22:14:49

為什麼8090年代電影好看

發布時間: 2024-05-23 20:15:04

⑴ 為何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經久不衰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在如今的電影界之中依舊享有盛名,這么多年時間的發展也讓它一直保持經久不衰的狀態,在這樣子的狀態背後其實是具有著大量導演、演員的不斷支撐與貢獻所達到的。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其實是處於一種黃金時期的發展狀態之下,因此在這個時代之下也產出了大量優質的電影影視作品,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香港人對於影視產業的支持與鼓勵也讓這個時代下的香港電影作品有著不一樣的發展,一直到如今的娛樂圈市場依舊保持經久不衰的狀態。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能夠獲得如此良好的發展狀態,主要在於導演、演員、社會背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1、導演的指導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下,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也培養出大量的優秀導演,其中的吳宇森、徐克、林嶺東等人紛紛進軍電影界,在電影作品的拍攝和製作上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正是以上的三大重要因素成功的讓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走上國際舞台,在這之後的香港電影開始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而八九十年度的香港電影也成為了如今的經典之作。

⑵ 你記憶里的80、90年代老港片相比現在的港片你更喜歡哪個,說說你的理由

更喜歡老港片。在80-90年代,也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一大批優秀影片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了出來,對比現在的香港片,不難看出以前的拍攝水準是相當高的,像《古惑仔》系列、《無間道》系列等在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都屬於「殿堂級」的作品,也是香港同類題材電影的最高水準了。不管是觀賞性還是要表達的情懷,現在的都屬於望塵莫及的狀態!

1987年林嶺東導演奉獻出了導演生涯中一部經典的電影《監獄風雲》,在此之前他在《龍虎風雲》中就借著正邪對立的李修賢和周潤發演繹出一場精彩的兄弟情義大獲成功,到這部《監獄風雲》,梁家輝與周潤發則是在一片黑暗中展現那種人與人那種可貴的《友誼之光》。多年後重新回味這部電影,發現80年代的香港電影不愧為經典的一代,每個演員的表演都很認真,很能打動人。

⑶ 為什麼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電影能有那麼多經典的而現在沒那一部能夠看出當時的那種韻味!遺憾啊!

這是正常的,世事都是有規律的,有輝煌,自然也有衰落。
香港電影在以前,尤其是上世紀80、90年代,確實非常精彩好看。創作人員,無論導演、演員、編劇、監制,還有各種幕後人員,都非常賣力,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電影人才不斷加入香港電影的產業。加之當時香港經濟在地區中處於頂端,周圍國家地區文化產業沒有得到長足發展。所以,在這一時期,港產片蓬勃發展。
但進入21世紀,中國內地經濟發展迅速,韓國電影工業脫穎而出,東南亞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電影產業開始實行電影進口配給制度。相反,香港經濟停滯不前,優秀人才遠赴美國好萊塢發展,本地電影創作人員思維相對創新有限。這些都造成了香港電影的日漸沒落。
說白了,就是「強勢經濟催生強勢文化」!香港電影要走出目前的低谷,最好辦法就是北上神州,中國大陸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電影產業最需要的就是市場和人才,香港電影只有蛻變為中國電影,才有望重塑從前的輝煌!

⑷ 80-90年代港片為什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指的是拍攝時間)拍出那麼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為什麼慢,先從劇本開始,劇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網路寫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劇本寫了好幾年。
其中原因是因為一個邏輯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沖突,合適的台詞設計。當一個電影完全不考慮邏輯漏洞,不考慮台詞深度的時候劇本的速度能加快幾倍到幾十倍。
香港電影的優勢是用強烈的沖突和緊張的情節會讓觀眾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這叫以瑕掩瑜。
從演員來說攝影來說,一個嚴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鏡,嚴格控制演員走位表演深度,嚴格控制攝像機運動構圖,一個認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幾個鏡頭。
香港電影因為不是過於注重走位攝影機運動,只把大故事講清楚自然拍攝速度快。
從後期來說,後期特效是特別佔用時間的,一個電影級別的人物模型製作周期至少兩三個月,三維場景也是,外加後期渲染,和特效。時間成本一下就上來了。
香港電影基本沒有運用特效拍攝的,後期調色校色都很少。
從演員來說,香港有成熟的產業鏈,攝影師演員,道具服裝,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後期下來,其他電影幾年的時間,香港電影只要幾周就能出來一部。

⑸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無論是男神周潤發、喜劇之王周星馳,還是女神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在那段歲月,香港電影圈涌現出了大批人才與無數經典影片。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著名的香港電影研究專著《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討論的香港電影絕大部分屬於八、九十年代,絕非偶然。只有這個階段的香港電影才是真正有關港人的身份、情感、記憶、經驗、想像的投射,才是其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的形式風格最波瀾壯闊的一次爆發歷程。讓無數港片迷無止境緬懷的香港電影黃金歲月正是於此開端。

美國知名詩人兼影評人 Geoffrey O'Brien 在 1992 年 9
月份的一期《紐約書評》上撰文稱,「香港正在創造這個星球上最喧囂最缺乏反省意識的電影」。這個概括大抵准確,法國電影評論圈自 1960 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影評人
Serge
Daney,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香港電影。癲狂,火爆,感性,縱情,這些都是這個階段香港電影最顯見的性格特質。如果要找一位此階段最具影響力、最能代表香港大眾商業電影創作實力的導演,非徐克莫屬。

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幾大浪潮,徐克都是推動浪潮的關鍵人物。他是最早在香港電影界實踐電影特效的人物(《蝶變》)。19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兩股重要浪潮,由《英雄本色》開啟的英雄片浪潮、由《倩女幽魂》開創的人鬼片浪潮,徐克本人雖然不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但項目的始作俑者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