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經典農村生產隊電影
擴展閱讀
印度電影無聲的旋律影評 2025-07-05 11:28:58
日本高中戀愛電影 2025-07-05 11:17:59

經典農村生產隊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06 07:57:06

① 如何評價電影《光棍兒》

《光棍兒》這部電影從敘述的角度講,有點紀錄片的意思,給人感覺非常的真實,我個人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評價,第一從題材角度評價,這部電影題材以及關注人群,都特別的新穎,足以抓住觀眾眼球,第二從運用意象的角度講,它給人的感覺非常巧妙,更能加深觀影者,看電影時的代入感。

01、題材新穎獨特

在我國不缺農村題材的電影作品,例如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的《紅高粱》,再如有著小品王之稱的趙本山,他自導自演的《落葉歸根》等,都是我國農村電影中的精品,影片所聚焦的對象,極具象徵性。而這部名叫《光棍兒》的電影,雖然它同是農村題材的電影,可是它的題材是獨具一格,內容上大概講的是我國偏遠山村,關於男人渴望情慾的問題,這還不算完,男主角是四位老大爺。

第一位男主角影片裡面的名字叫老楊,他這一輩子都生活在顧家溝,可是他生活作風不咋地,跟別人家的媳婦偷情,不正當男女關系一維持就是30來年。老楊是個講究人每次偷情之後都會給這個女子錢財,幫助她的解決生活上的經濟問題,但令老楊沒想到的是這個女人慾求不滿,跟同村兒其他老光棍也保持著不正當男女關系。

02、影片意象用的巧

影片中偏遠農村主要靠販賣西瓜,作為經濟來源,整部片子男主想要跟女方偷情時候,都會對地里的西瓜來一個大大的特寫,所以每當鏡頭聚焦在西瓜上時,有很強的性暗示。影片開場一群村兒里的娃閃亮登場,利用這個畫面與四位男主角作對比,在重男輕女以至於男女比例失調的偏遠村莊,這些小孩子,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老光棍兒。

② 李雙雙的影片評價

1958年初,隨著工農業生產「大躍進」高潮的到來,文藝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躍進」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創作熱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作家李准來到河南林縣山區龍頭村體驗生活。當時,他住在一個婦女隊
長家裡,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但李准卻很少見到這個早出晚歸忙於生產的婦女隊長。
令李准感到新鮮的是,每天早上,他都會在牆上和窗子上發現許多小紙條,
上面寫著他從來沒有見過的話:
水庫的庫字,就是褲子的褲去掉一邊的衣字。
誰聰明?誰憨?見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聰明!鎖在家裡不見人就憨!
……
盡管這些文字朴實無華,但李准卻從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間看到了新時期農村婦女身上發生的變化,並由此萌發了創作一部反映新時代農村婦女新生活的小說的想法。從此,李准便一頭扎進了婦女堆里,在勞動之餘與這些「李雙雙們」聊天談心,了解她們的思想動態,記下她們身上每天發生的新鮮事。經過兩年的積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時期農村婦女生活的小說《李雙雙小傳》便告完成。小說里的故事情節圍繞「大躍進」中婦女辦食堂來進行的,寫了喜旺管不好村裡食堂,雙雙接手後將食堂辦得有聲有色,成了模範炊事員。小說著重刻畫了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斗爭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時代農村婦女的形象。
小說在《人民文學》1960年第3期發表後,立即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導演魯韌看了喜出望外,覺得這是個拍電影的好材料。他馬上找到李准,要他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還給劇本重新起了個名字《喜旺嫂子》(後來又改回《李雙雙》)。李准爽快地答應了,沒多久,他便拿出了拍電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演員選擇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李雙雙是全劇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潑辣。當時有人推薦張瑞芳來出演這個角色。劇組意見也不一致,李准擔心他潑辣勁不夠,謹慎的魯韌卻又擔心她太潑辣,擔心演起來不小心會醜化了勞動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後還是確定了張瑞芳。當時張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話劇《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張玉蘭),接到李准和魯韌的「調令」後便趕到河南林縣外景地劇組。
孫喜旺雖是劇中的配角,但這個演員對於整個劇情的發展起的作用卻相當重要。他憨厚朴實、膽小怕事,但同時又有點大男子主義色彩。
當初,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看了劇本,對孫喜旺這個人物很是喜歡,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魯韌表示希望由自己來演這個角色。
盡管趙丹此時已是名聲在外,但李准和魯韌覺得趙丹是屬於演「大人物」之類的演員,演農村題材的戲不合適,趙丹當時對此頗不以為然。其實魯韌心裡早有了孫喜旺的人選,他就是此前在魯韌導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個小民警的仲星火。
趙丹後來看了仲星火演的孫喜旺後,很是佩服,說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種憨粗的鄉土氣息。
正是由於張瑞芳能准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李雙雙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這就更有力地襯托出李雙雙的性格色彩,並且將這個角色演得毫無雕琢之嫌。這也是張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處。
凡是看過影片《李雙雙》的人,對影片中李雙雙的「農家活」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雙雙走近灶邊,揭開鍋蓋,倒水、取面團、揉面、擀麵、切面,這一系列動作熟練自然,干凈利落,令人嘖嘖稱贊。其實對於張瑞芳來說,這些動作也是從無數次「試驗」中得到的。
她後來回憶當時情景時說:「當時管道具的交給我兩大團面,讓我先揉著,然後現場開始調整燈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後擀麵、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導演說,好,然後把面團重新揉在一起,讓我重新來,於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李雙雙這么熟練的動作,就是這么磨練出來的。」黃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後深有感觸地說:「在同輩的知識分子出身的電影女演員中,還沒有人能像她那樣自如可信的去扮演農民。一切的農家動作,在她已不是累贅的負擔,而是體現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雙雙的成功還在於喜旺這一配角形象創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詼諧表演,塑造了一個淳樸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還有自私狹隘的大男子主義意識的生動形象。如果李雙雙沒有仲星火演的喜旺來襯,那就會遜色不少。
李雙雙和喜旺來來回回拉鋸式的沖突,最後總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襯著雙雙的無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襯著雙雙的快人快語;喜旺就像綠葉,映襯著雙雙這朵暖洋洋的大紅花。這也是《李雙雙》耐看的地方。當時觀眾裡面就流行著這么一個口頭語,說是「做人要做李雙雙,看戲要看孫喜旺」。
仲星火由於在《李雙雙》中的出色表演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獎中一舉奪得最佳配角獎。
影片《李雙雙》不僅真實地反映了農村存在的人民內部矛盾,塑造出鮮明、生動、具有典型意義的銀幕形象,而且創造了一種農村喜劇片的新風格,成為中國農村電影的經典之作。
影片根據小說《李雙雙小傳》改編,以上世紀60年代中國農村農民生活為背景,通過凡人小事,如夫婦感情糾葛、評工分、相親等農村常見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後的農村新氣象。該片人物的語言造型樸素生動、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李雙雙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張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潑辣直爽、正義感強、堅持原則的新農村婦女形象,藝術風格獨特。喜旺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仲星火,他把一個大男子主義又憨厚老實的農民演得活靈活現,具有喜劇色彩。
本片在1963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
「先結婚後戀愛」
――張瑞芳和仲星火銀幕上不朽的二人轉!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斗爭。丈夫喜旺膽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後兩次離家。後來看到雙雙領導生產隊獲得豐收,主動回家團聚,夫妻言歸於好。
《李雙雙》是李准編寫的一部展示了中國農村婦女嶄新精神風貌的優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抓大放小,即擯棄了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模式,緊緊扣住人物的性格沖突來吸引觀眾。
影片輕喜劇的藝術樣式,濃郁的生活氣息及生動的性格化語言都在當時的中國銀幕上獨樹一幟!李雙雙的扮演者張瑞芳准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更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李雙雙的銀幕形象是上世紀60年代電影創作的一個重大收獲。
影片一上映就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交口贊譽。《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十多家報紙都發表了當時公社社員座談《李雙雙》的討論;而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上的評論文章也有好幾十篇,都毫無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贊揚了影片的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
李雙雙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具有強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時代理想主義、乃至烏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體現,是一種人性烏托邦。
同時,李雙雙的性格也具有強烈的民間傳奇性,被強化和放大了的民間文化及其喜劇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內容而獲得了一種永恆的藝術魅力。

③ 農村的生產隊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電影

去土豆或者優酷上搜索吧,雖然畫質不是很好。
《小裁縫》,戴思傑原著,周迅、劉燁、陳坤主演,很不錯的。

④ 找一部老電影!記得小時候95年左右看的一部關於家庭的電影(不是電視劇)

《喜盈門》很老的電影了。

⑤ 70年代農村生產隊電影有哪些

1、電影《金光大道》

簡介:1976年年末,拍攝時多災多難的《金光大道 中集》終於殺青。當時,影片下集的劇本已經完成,卻由於「文革」已經結束,影片中某些帶有時代色彩的內容顯然已經不合時宜,所以下集未能拍成。

但歷史的鏡頭歷歷在目,《金光大道》劇組親歷了驚心動魄的唐山大地震,並留下了那個特殊時代的故事。

⑥ 生產隊時期的老電影有哪些

1、廬山戀

中美建交後,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到祖國觀光,在廬山遊玩的途中,她巧遇有志青年耿樺。兩個對祖國懷有無限熱愛且充滿遠大志向的青年走到一起,經過短短幾天的相處,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然而很快耿樺便因此受到審查,周筠也鬱郁離開。

十年浩劫結束後,已是清華研究生的耿樺在廬山和周筠重逢,這對相愛之人不願再被分開,彼此約定婚期。而當耿樺的父親得知周筠的身世時,卻對這門婚事斷然拒絕……

⑦ 求一農村題材的老電影

趙錢孫李
在川西平原上,住著錢光榮和孫冬生、李二娘和趙春梅這姓氏不同、命運坎坷的兩家人。錢光榮原是生產隊長,由於極左思潮的干擾和"四人幫"的破壞,他被打成"走資派",開除黨籍,撤了職,婚姻也被拆散。後來,他收養了孤兒孫冬生為義子,倆人相依為命。李二娘本是錢光榮的對象,在錢光榮受迫害時,她被迫嫁人,丈夫在自然災害中死去,兒子又在搶險中犧牲,已過門尚未完婚的兒媳趙春梅聰明能幹,她把二娘當成親人。而二娘不願耽誤她的終身,想把春梅送回娘家。現任大隊長兼生產長的李萬樂是二娘的本家,他見二娘的丈夫和兒子已死,春梅又要回娘家,便以照顧二娘為借口,欲將其弟李萬平過繼給二娘,企圖霸佔二娘的家產。一天,李萬樂夫婦置辦酒席,請來親戚,准備當眾逼迫二娘應允。不料,春梅當眾宣布"當不成媳婦當女兒",願留下侍奉二娘。結果,李萬樂的陰謀未能得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政策得到落實,錢光榮得到平反,精神振奮。可李萬樂仍頑固推行舊的一套,並把錢光榮視為眼中釘。上級指示生產隊實行民主選舉。社員們都想摘掉窮帽子,選好當家人,不少人勸說錢光榮重任隊長,可他卻推選了趙春梅,自己願作參謀。李萬樂表面上說要讓賢,背地裡卻四處拉選票。他未想到趙春梅得到群眾的擁護當上了隊長。春梅上任後,在錢光榮的幫助下,實行生產責任制,打破了大鍋飯;又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搞起了副業生產,還創辦了預製件廠。當生產蓬勃發展、社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時,李萬樂仍不罷休,欲寫黑報告把春梅拉下台。李萬平因一廂情願地愛上了趙春梅,竭力反對哥哥這樣做。春梅和冬生志同道合,早已深深地愛戀著,錢光榮、李二娘也正准備給他們辦喜事。一日,春梅在路上先後遇到冬生和李萬平,她因將李萬平悄悄放在她兜里的紗巾誤認為冬生送的,轉在了脖子上,李萬平一陣興奮,李萬樂夫婦也高興地認為生產隊又姓"李"了。春梅知情後,把紗巾當眾還給了萬平,並宣布她准備與冬生結婚。李萬樂又以生產隊辦廠力量有限為借口,由大隊接收了預製件廠。群眾對此十分氣憤,進一步看清了李萬樂的真面目。錢光榮當眾指責了李萬樂,並宣布自己立即就任副隊長。李二娘也一反常態地表示,要與錢光榮重歸舊好,兩家合為一家。群眾對此無不拍手叫好。三中全會精神,終天在這個隊得到了貫徹。

⑧ 求幾部反映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種莊稼,挖溝挖河的老電影,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李雙雙》、《金鈴傳》、《花好月圓》,等等,等等。

⑨ 一部64年的老電影反應農村生產隊時期倉庫保管員問題的老電影是什麼名字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一部電影《紅管家》(京劇),大約在1964年。

故事內容是講農村生產隊的會計。網路可以搜索到。

⑩ 生產隊時期的老電影有哪些

如下:

一、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看到電影名顧名思義就是講一群年輕人的故事,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電影演員也都是年輕人,他們也成為那個年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就像現在的青春勵志偶像片一樣,這部電影稱之為那個年代的青春勵志偶像片。

不過與現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現的那個年代年輕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村裡的年輕人為解決村裡吃水、用電的問題,在改變家鄉的過程中,年輕人也收獲了屬於自己的愛情。這部電影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觀看仍有很大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