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女皇帝都有誰
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人們大都認為中國歷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則天。我曾經也只認為中國歷史上僅有兩位女皇帝,一位是武則天,另一位是比武則天早幾十年的文佳皇帝陳碩真。最近,翻閱有關歷史資料,才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一共竟有四位女皇帝。而陳碩真也不是第一位女皇帝,在她自稱皇帝時的一百多年前還有一位女皇帝。
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殤帝,即元姑娘,年號武秦。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公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後淫亂後宮,擔心一旦事情敗露,會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先下手為強,殺死了孝明帝元詡。孝明帝死後,國不可一日無君,胡太後遂將潘嬪所生皇女後宮抱來立為皇帝,改元「武秦」。這位女皇帝登基還不到一年,胡太後便改變了主意,於是殺死武秦女皇,另立元暉只有三歲的兒子元釗為帝,是為北魏幼主。因此,武秦女皇在胡太後的操縱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都稱「元姑娘」。胡太後殺死武秦女皇之後,還給她加上謚號為「殤帝」,所以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第二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陳碩真。
公元65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陳碩真率領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陳碩真是梓桐源的一名普通農村姑娘。她早年喪夫,家境貧寒,由於不忍見鄉親受朝廷官吏的壓榨和迫害,便率眾起義,表現了過人的勇氣和出眾的才智。起義後,她便自稱「文佳皇帝」。
陳碩真起義軍樹起義旗後,便以章叔胤為尚書僕射,童文寶為大將軍,建立了農民政權。起義軍曾攻克桐廬、睦州等地,並逼近歙州、婺州,一時威名大震,使東南各州縣的官員聞風喪膽。朝廷聞訊後,即派揚州刺史房仁裕帶兵前往鎮壓,婺州刺史崔義玄也緊急徵集兵力圍剿。由於陳碩真起義軍缺乏大戰經驗,幾經浴血奮戰,死傷無數,最後全軍覆沒。陳碩真作為一介女流,英勇不屈,戰到最後,兵敗身亡。
陳碩真起義確實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陳碩真破除了皇帝是「真命天子」的迷信,敢於蔑視唐代李氏政權,敢於自號「文佳皇帝」。在那個年代,為了改天換地,為了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她挺身而出,率眾起義。表現了一個堅貞女性敢想敢為的高風亮節。可以說,陳碩真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陳碩真高舉女性解放的旗幟,她主張女人該與男人一樣有權利參與治國執政。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受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多重壓迫,陳碩真挺身而出,高舉義旗,無疑是女性解放的先行者。漫漫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哪有女性說話與做事的權力啊!是陳碩真開此先河,使她成為中國婦女爭取女權的傑出代表。時至今日,在談到要解放女性,還女性以平等的時候,人們還不能忘了陳碩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三位女皇帝是武則天,即大周聖神皇帝,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等,在位十六年。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自稱武曌。這個「曌」字意為「日月當空」,並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武則天執掌朝政的前期,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他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陽。從公元690年起,至公元705年,在位十六年。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第四位女皇帝是耶律普速完,即西遼承天皇帝,年號崇福,在位十四年。
耶律普速完,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由於太子耶律直魯古年幼,遺命耶律普速完臨朝稱制。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稱制,改元崇福,稱承天皇帝。
後來,耶律普速完經常與駙馬蕭朵魯不之弟蕭朴古只沙里幽會偷情。耶律普速完為了拉攏駙馬,封他為東平王。但駙馬並不貪圖王位而讓自己戴上綠帽子,便經常指責耶律普速完。為了情慾,也為了安心,耶律普速完便羅織罪名把駙馬處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駙馬的父親蕭斡里刺是西遼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權勢熏天。公元1178年,他發動宮廷政變,殺死耶律普速完和蕭朴古只沙里,將仁宗次子耶律直魯古立為皇帝,改元天穆西遼。
耶律普速完死後,耶律直魯古即位。冊封耶律普速完謚號為「承天太後」。可以說,耶律普速完是中國歷史最後一位女皇帝。<!--10,10-->
『貳』 古代女皇帝的稱號是什麼
中國古代只有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ps: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稱為武則天或武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
高宗死後,追加尊號為「天皇大帝」,武則天則作為太後加尊號為「聖母神皇」。她稱帝之後,加尊號為「越古金輪聖神皇帝」。
『叄』 我國古代女皇帝有哪些
其實中國古代女性執政者不少,比如漢代呂後、清代慈禧,但是都是「垂簾聽政」,沒有名份。敢打出「皇帝」招牌的只有一個從後宮走向寶座的武則天,這是名副其實的女皇帝。
但也有兩個「女性皇帝」有皇帝之名份,只是一個是傀儡,一個是非正常渠道。既然有名份,也是女性,所以不能否認她們是「女皇帝」!
所以中國古代有三個女皇帝!
正常渠道登基的當然是武則天,傀儡小皇帝是北魏的元姑娘,還有一個是農民起義領袖陳碩真。
按時間順序說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當屬北魏的這個元姑娘。
查《魏書》卷九·帝紀第九「武泰元年春正月癸亥,……皇女生,秘言皇子。丙寅,大赦,改元。」就是把女孩當作男孩來作皇帝,談不上很多史料上講的「女扮男裝」,本身就是小孩子,放在「龍位」上,安能辨別「雌雄」?導演這個大戲的是她的奶奶胡太後,請看我製作的譜系表:
所以實質上是胡太後在掌權,丈夫死後,連續操縱了自己的兒子、孫女,元姑娘只不過是胡太後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
胡太後(?—528),北魏宣武帝皇後,孝明帝母。謚靈,安定臨涇(今甘肅涇川北)人。孝明帝是他的兒子,4歲登基,19歲的時候孝明帝介於母親把持朝政,密令爾朱榮等率兵威迫母親。胡太後毒死孝明帝(殺子,心腸之毒,武則天和慈禧的「榜樣」;且北魏不少皇帝被毒殺,幾乎成為風氣),立孝明帝妃子潘嬪所生的一個女孩,假稱男孩,改元武泰。不就即廢,立臨洮王子三歲的元釗為帝。胡太後和元釗後被爾朱榮在河陰溺死。
第二個女皇帝當屬唐高宗時期的農民起義領袖陳碩真。
世人均說大唐盛世,盛世也有農民起義,就是這個女中豪傑陳碩真。二十五史中的新舊唐書對於陳碩真記載的都很短:
《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上:冬十月庚子,幸新豐之溫湯。甲辰,曲赦新豐。乙巳,至自溫湯。戊申,睦州女子陳碩貞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攻陷睦州屬縣。婺州刺史崔義玄、揚州都督府長史房仁裕各率眾討平之。
《新唐書》本紀三高宗:戊申,睦州女子陳碩真反,婺州刺史崔義玄討之。十一月庚戌,陳碩真伏誅。
睦州,今天浙江淳安;新安縣,今梓桐。江南奇女子,史書記載起義失敗伏誅,受酷刑,下場極其悲慘!
陳碩真起義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十月,這一年武則天30歲,2年後才被立為皇後,稱帝則到了690年。
真正意義上的女皇帝就是武則天了。
武則天很熟悉,不多說,只簡單看一下她的資料。
生卒年月起止:624——707
在位時間起止:690——705
年號: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長壽 692年-694年
延載 694年
證聖 695年
天冊萬歲 695年-696年
萬歲登封 696年
萬歲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聖歷 698年-700年
久視 700年
大足 701年
長安 701年-704年
總結:三個女皇帝如下:
528年 元姑娘 北魏 年號武泰
653年 陳碩真 自稱文佳皇帝
690——705 武則天
參考資料:
《魏書》
《新唐書》
《舊唐書》
《帝王詞典》
『肆』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電影啊,開始是盜墓,什麼心瑤,後來又變成古代女皇
帝都公主傳
《帝都公主傳》由楊志堅(中國香港)執導,芊芊、萌萌噠天團、BAT男團等主演的古裝懸疑愛情電影,影片於2017年在全球上映並引發國外媒體爭相報道,[1]6月22日愛奇藝獨家上線[2]。[3]
電影講述了穿越千年的愛戀,赤月公主與兒時好友將軍凌川,前朝三皇子等人奮起抗爭邪惡勢力,拯救黎民,並發現了青釬和倚天合並後的驚天秘密。[3]
『伍』 古代女皇帝有沒有後宮
女皇帝只有武則天一個人。
她有好幾個面首,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可以算是後宮了
『陸』 中國古代四大女皇帝都有誰呢
元姑娘(528年2月12日-?),北魏殤帝,女,鮮卑人,北魏皇室成員,生於北魏都城洛陽,真名不詳。
她是北魏孝明帝元詡唯一的親生骨肉,在祖母胡太後的扶持下,剛出生50天的元姑娘被詐稱皇子得以短暫在位。
最著名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年),武周聖神皇帝。
她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稱她為“媚娘”。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在皇子儲位之爭中歷經周折磨難的李治終於在長孫無忌等重臣的扶持下繼任皇位,時年22歲。年長李治四歲的武媚娘被送進感業寺當尼姑,法名“明空”。
『柒』 中國古代的女皇帝的名字叫什麼
武則天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後,並州文水縣人,中國歷史上唯一掌握君權而因此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d]。唐高宗時本為昭儀,後為皇後(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天皇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705年崩於洛陽上陽宮仙居殿。武則天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第二長的皇帝(終年82歲)。
武氏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祖籍並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十四歲時因貌美而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e]。高宗時為昭儀,後封為皇後,又上尊號為「天後」。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後,臨朝稱制後改名曌[f]。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氏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捌』 關於古代女皇帝的周記怎樣寫歷史話題
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李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歷史,有近半個世紀是由武則天這位女性皇帝導演的。她一生的功過,經受一代又一代人的評說,其中有褒揚也有貶抑。可能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丑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於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
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高宗死後,首先入侍武則天的是薛懷義。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同官縣(今陝西銅川)街頭賣膏葯的小販,後來因為在街頭幫人打架誤傷人命,為躲避官府的緝拿,潛逃到洛陽,在白馬寺出家當了和尚。
唐太宗死後,武媚娘(武則天)作為太宗的嬪妃,都被送到感業寺出家為尼。白馬寺和感業寺只有一牆之隔,而且兩寺同飲一井水,有一天,武媚娘和馮小寶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動水,正在為難。這時,身材高大,健壯有力的馮小寶也來井台挑水,幫助武媚娘打好了水,還給挑著送到了尼姑庵的大門口,然後再自己去挑水,於是二人就認識了。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葷腥的,馮小寶半路出家當然戒不掉。有一天,馮小寶又來井台挑水,有一隻山雞口渴,落在井沿兒找水喝,馮小寶看見了,悄手躡腳靠上去,一扁擔打死了。好肥的一隻山雞,馮小寶決定把山雞吃掉。他的水也不挑了,撿來一堆柴火,到前邊樹林子里,籠火烤雞去了。
偏巧這一天,武媚娘也來井沿兒挑水。井台上只見馮小寶的水桶不見人,武媚娘四處看了半天,附近也沒有馮小寶的蹤影。這時,順風刮過來一股烤肉的香味兒。武媚娘自從離開後宮以後,就再也沒有吃過肉。這肉味兒好香啊!是從哪裡飄過來的呢?不遠處的小樹林,不是還在冒著一縷清煙嗎?一定是在那裡。這樣想著,就身不由己的朝小樹林走去。
武媚娘看清了,正是馮小寶在火上烤肉,不知烤的是什麼肉,反正是香味兒直往鼻孔里鑽,過了一會兒,肉烤熟了,馮小寶從火上取下烤得焦黃的雞肉,扯下一條大腿兒咬了一口。
「什麼肉,香嗎?」武媚娘忍不住地問。馮小寶忽然聽見有人說話,當時嚇了一跳,回過頭一看,見是武媚娘,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說:「雞,野雞。落在井台上喝水,掄起扁擔,只一下,哈哈哈……」說著,撕下另一個雞大腿,遞給武媚娘,說:「你敢不敢吃?香極啦!」武媚娘接過來,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從那以後,馮小寶三天兩頭不是弄一隻雞,就是弄個狗大腿兒,偷偷送給武媚娘。武媚娘搶著去井沿挑水,也就是去和馮小寶相會。
武則天當上皇帝後,立刻讓馮小寶當上了洛陽名剎白馬寺的主持。高宗死後,武則天就讓馮小寶隨便出入後宮,又把他的名字改為「懷義」,賜給他薛姓。他憑著過人的聰明,加上當年的感情,很得武則天的愛惜。薛懷義又因督建萬象神宮有功被擢為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封梁國公。後來還多次擔任大總管,統領軍隊,遠征突厥。
不久御醫沈南蓼成為武則天的新寵,薛懷義出於嫉妒,一把火燒掉了耗資巨萬的萬象神宮,武則天卻不予追究。而後薛懷義日益驕橫,終於引起武則天的厭惡,指使人將其暗殺。薛懷義死後,已過中年的沈南蓼溫和有加,卻身心虛弱,滿足不了武則天的要求。七十多歲的她又陷入了寂寥煩悶之中,喜怒無常,脾氣暴躁。
恰在此時,有人又薦張易之兄弟待寢,這兩個二十歲左右的美少年,不但聰明伶俐,通曉音律,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寢的本領。把個武則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悅。武則天馬上給二人加官四品。從此二張儼若王侯,每天隨武則天早朝,待其聽政完畢,就在後宮陪侍。二張恃寵而驕,不僅在後宮恣意專橫,而且結黨營私干預朝政,引起了眾怒。終於在神龍元年,張柬之等策動了「宮廷政變」,殺掉二張,武則天也在病榻上被「請」下御座,讓位於中宗。
武則天依靠歷史的條件、特定的婚姻、個人的才幹書寫了一段輝煌的女皇歷史。然而她未料到,那漫罵與詛咒會像排天的巨浪不斷打來。尤其她擁有男寵之事,就成了她被人攻擊的一大罪狀。
冷靜分析武則天的男寵問題,可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從她是「人」,一個「女人」的生理需要的角度,一個從她是個政治家,一個女皇的角度。
作為一個女人,她需要男人滿足她,這個需要她卻永不滿足。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的時候,被唐太宗賜名為「媚」,千嬌百媚,含苞待放,情竇初開,渴望皇帝的寵愛,可在太宗身邊十多年,她僅是個「才人」,與一個侍女的作用差不多。太宗是個蓋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賢德、溫順、體諒、嬌柔,而武則天的美貌與才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賞識。所以在太宗死後,她被遣送到感業寺為尼。
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想施展自己的報負,只能通過婚姻來實現。她需要藉助一個聽命於自己的丈夫。她需要一個弱者。歷史的機遇,使太宗的兒子李治成了她的選擇。高宗李治好色多情、體弱多病,優柔寡斷,對她又一往深情。因此,武則天在度過了五年清冷孤寂的寺廟生活後,二次進宮,成為高宗的「昭儀」。這時,武則天年近三十,高宗才二十五歲,在成熟而又充滿智慧的武則天面前,高宗卻像幼稚戀母的孩童。她時而情意纏綿、亦悲亦怨、時而柳眉怒豎、粉面含威,叫高宗難以招架。僅一年多的時間,她就由尼姑晉升為昭儀、宸妃,直至皇後。這時,高宗很難再接近別的女人了。宮中眾多嬪妃宮婢都失去了陪寢的義務,成了純粹的女性官吏。以後的三十年裡,武則天並沒有「淫亂」丑聞。精力都用在了政治斗爭上,直到高宗去世。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改國號為周,成為名副其實的女皇帝。她那作為女人的需要也被激發了。她寵幸的薛懷義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壯有力,後因不「馴服」,而被她暗殺。她寵幸沈南蓼,因其中年體衰而遭到厭棄。她寵幸的張易之兄弟則面若蓮花,侍寢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滿足,春情暫駐,她感謝二張的奉獻,授以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作為一個女皇,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武則天畜養男寵應該說主要是為了顯示女皇的威權。二張入侍後,武則天已年滿七十三歲,就算生活優裕,養生得法,服用春葯,也難使一個老嫗返老還童。她這是在向眾人炫耀:既然男子為帝可以有成群的嬪妃。,女子登基也應該有侍奉的男寵。翻開中國的歷史畫卷,女人為帝絕無僅有。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專制時代,想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是「樹大招風」,面臨孤軍作戰的艱難。為使臣民信服,就要人為地、主動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和尊嚴。她在所有的領域內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樣的權利,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樣的利益。因此,在「性」的問題上,她也要效法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為了「性慾」,她想擁有幾個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來憂愁的年輕異性,在貴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據說,南朝時期的劉宋朝孝武帝的女兒山陰公主曾對做皇帝的弟弟訴苦說:「陛下在後宮擁有眾多美妃,而臣妾只有一個丈夫,這是否有點不公平?」她的皇上弟弟立刻賞給她男妾數十人。蕭齊朝的王太後曾光明正大地擁有男寵三十人。
奇怪的是,盡管歷代君王都有後宮三千佳麗,供其淫樂,尤其是武則天的孫子唐玄宗李隆基,有四萬嬪妃仍嫌不足,竟把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立為貴妃,這種老來痴情卻為後人津津樂道,成為千古不朽的愛情大悲劇。就因為他們是男性君主,他們的荒淫僅以一句「英雄好色」得到寬容。
由此看來。對武則天還要全面地、歷史地、公正給予評價。
『玖』 古代女皇帝有哪些
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唯一受到史學界認可的女皇帝。
武曌,即武則天,並州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永徽六年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後。上元元年加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後,「明察善斷」,多權略,知人善任,重視人材的選拔,開創殿試、武舉及試官制度。
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同時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軍事上收復並穩定安西四鎮,一度使後突厥歸降。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後世紀念: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武則天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繼續進行。神龍二年,武則天葬入乾陵。
『拾』 中國古代有幾個女皇帝
中國古代女皇帝有三個,分別是北魏殤帝元姑娘、文佳皇帝陳碩真、聖神皇帝武則天,其中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只有武則天一人。
一、北魏殤帝元姑娘
北魏殤帝,史稱「元姑娘」,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充華潘外憐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
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在名義上成為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當天便被廢黜,且也未實際登基,之後史書不見記載。
二、文佳皇帝陳碩真
公元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稱「文佳皇帝」,但起義很快失敗,她本人也於當年十一月被殺。陳碩真的皇帝稱謂僅為自稱或自己革命軍的號稱,並未登基大寶,未立國號,未定國都。
三、聖神皇帝武則天
大周聖神皇帝武曌,又名武則天,武士彟次女,本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
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後。
(10)古代女皇帝電影片段擴展閱讀
後世對武則天的評價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關於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
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唐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