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活著電影結局
擴展閱讀
十大勵志愛情電影 2025-05-16 08:02:34
電影斬風刀劇情詳細 2025-05-16 07:15:15
劉德華早期電影男搭檔 2025-05-16 07:11:22

活著電影結局

發布時間: 2022-04-24 02:33:46

『壹』 活著的人的結局都是死的,怎樣才能看懂《活著》的結局

不得不說你葛大爺還是你葛大爺,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現在的演員來看,除了葛優真的沒人可以演出這種大轉變的感覺了,當然《活著》這部電影可以取得這么大成績,跟原著還是有很大關系!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雖然講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還是講的富貴,不得不說富貴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慘了,但是他沒有放棄,從洗心革面開始,就是真正的大轉變,不管是當壯丁還是當俘虜,他都可以堅持著,繼續去生活!
結尾來看,饅頭的出生就是這部電影或者說是這個年代新的開始!也意味著一個新的人生的開始,或許這也意味著富貴擺脫曾經舊的霉運,會迎來新的生活!因為他堅持了,也許結尾是對富貴堅持後的一種獎勵!
愛這部電影,愛這樣的一種態度,知足常樂,簡簡單單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著,真正地活著!

『貳』 韓國電影活著里小宇的父母死了嗎

彷彿世界末日到了,屋外的世界一片狼藉,喪屍遍野,屋內的恐懼感和絕望感吞噬著人心,活下去的信念支撐著男女主走到最後被直升機營救。

『叄』 梳理影片《活著》的情節線索和情節點

摘要 《活著》是張藝謀1994年執導的影片,這是一部根據余華小說《活著》改編的,講述了一個家庭闊綽,好吃懶做的公子哥,因為所處的年代以及一系列的歷史原因,在命運之前不得不低頭,不得不選擇接受。主人公在年老之際過的窮困潦倒,令人感到悲痛與絕望,最後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的縮影。

『肆』 如何看待電影活著

這部電影由張藝謀執導,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紈絝子弟沉迷賭博,敗光了所有的家產,將父親活活氣死。而後是他坎坷的一生,不斷的遭受著生活的惡意,最後剩下的只能是「活著」。

電影改編了很多,富貴被拉去當壯丁,有慶慘烈的死法,尤是這樣,也沒有打敗富貴對生的希望,他堅守著,也勸慰自己,自己從來沒有怕過,卻還是沒有邁過文化大革命的批鬥。對於人來說,生命多麼重要,各自珍重吧!

『伍』 《活著》里福貴最後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富貴是個苦人,具有很強人生代表意義,富貴最後還活著 ,其實就是為了見證「活著」的意義,沒有「死亡」的對比,就沒有「活著」的意義。

也許這就是作者余華留給大家思考的東西,人為什麼「活著」,而不只是僅僅「活著」的更高要求。

富貴一生充滿夢幻性與曲折性,經歷高位至低位的不同生活,心性變換巨大,修仙者人間歷練也不過如此。

讓富貴出生大貴,但卻守不住財,空有富貴命卻不能過富貴人生,具有極強的矛盾點。讓富貴娶嬌妻,享受一番妻兒之福,但卻守不住一生,只擁有了片刻的光輝,如夢幻一樣,終要白發人送黑發人,妻死兒亡,孤獨一生,這也是矛盾點。讓富貴善良勤勞,但卻不能發家致富。讓富貴仁愛憐人,但卻不讓別人仁愛富貴一家人。

那活著的意義就是見證「活著」喜怒哀樂與悲歡離愁,最後是否能榮登極樂?那「活著」還得珍惜眼前。

『陸』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6)活著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柒』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活著》

書與電影的結局都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出發點,但我更喜歡張藝謀導演電影中的結局。

書中的結局太過於悲慘,用過多的悲慘展示生活的不易,展示活著的艱難,從而展現出活著的珍貴。書中的整體基調都很悲,在結尾更是,福貴孤獨一人的活著,那種壓抑的悲痛久久令我難以忘懷。但是電影的結局卻與之大不相同。

所以我更喜歡電影的結局,我知道生活是苦的,可生活中也有甜,為了生活中些許的甜,即便生活再苦,我依然願意存在,願意努力的活著,去創造這生活的甜。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捌』 如何評價余華的《活著》

和平常一樣,先看的書,然後看的電影,


先說書,一個陰天的下午,一個人的自習室,看完帶給我的是無限的壓抑,連晚飯都沒有好好吃,沒有心情,吃不下去。

地主家兒子福貴,繼承了他老爹的不良嗜好,賭博,福貴和他爸兩個人,一人一半,把祖上留下的偌大的家業輸的乾乾凈凈。他爸爸,孩子捅的簍子我們認,去把欠人家的賭債還了,自己家裡卻一丁點都沒有了。

後來,福貴被抓著當了壯丁,又跑了回來,每次總想像著生活快要好起來的時候,每次災難就從天而降,毫無例外。前後送走了自己的老爸、老媽,自己的媳婦,自己的兒子,女兒,自己的女婿,最後就連僅剩的外孫也被改善孩子生活的豆子——噎死了。最後,買了一頭干不動活的老牛,給自己的枕頭底下放了十塊錢,就相當於交代了自己的後事。

我無法想像福貴是如何經歷著著一切,我更不會想到居然會有這么黑色的小說,帶給我的是無限的壓抑。

福貴的個人命運和國家的發展命運是緊密聯系的,故事背景,也穿插了那段歷史的發展。

有時候壞事,卻不一定不會帶來好處,如果他沒有因為賭博輸干凈家產,那麼,「鬥地主」的時候,槍斃的就該是他了,他的家人也會一起受罪。

大二選修課,選擇了文學方面的《中國近代小說和電影對比賞析》,老師賞析的是電影版《活著》,然後,又仔細的看了一遍電影,通過老師的講解,有了很多不一樣的認識,比如:

電影是面向大眾的,而小說是屬於小眾閱讀的,所以電影為了大眾審美,做了很多「美化」

福貴女婿,從小說里的偏頭改成了電影里的瘸腿

最後的結局沒有小說中那麼悲慘。

如果,以後有人再問我為什麼要活著,上面兩個字就是我的回答。

『玖』 《活著》的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

妻子、兒女,到女婿、外甥,福貴生命中所有關系親密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如果這樣的結局還不是悲劇的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但是,我還是不想要用悲劇來為他的人生下定論。

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死亡,在經歷了他人所沒有的苦難之後,其實就福貴本身的人生來說,我更願意說他是一種完滿。那個後來選擇與牛相依為命的福貴老人,在其波瀾不驚的面龐下,或許蘊含了生存的秘密。畢竟,其實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是自然界的規律,即使以非常態逝去,同樣也是如此。

『拾』 《活著》觀後感

我憐惜的不是家珍,雖然在書里為她唏噓過,不是福貴,多少有自己造孽的成分,不是有慶,小說里是因抽血而失血過多夭亡,電影中未免過於血腥,磚牆倒塌後的血肉模糊,真實的...我憐惜的是從頭至尾,一句話也未曾說過,想說卻不能說的鳳霞。她不是無聲的來到這個世界,雖然電影里不曾表演出來,可明明白白像大多數後天失聰的孩子一樣,患得患失於一場疾病--高燒。

或許是因為她的扮演者,從小女孩開始一直到大姑娘,都是討我喜的樣子,堅忍,又羞澀,疼愛弟弟,順從父母。興許有人會說,是舊社會三從四德的典範,沒有什麼稀奇。我可以堅決地否定,否則我是新時代里成長的一代,別說是舊社會就是電影里跨過的五零年代,六零年代,七零年代,都不曾留下我的生命印記。我關注的是鳳霞的氣質,她無聲的內心世界。

年幼見證祖上家業被父親敗光,和媽媽一起經歷了女人一生中最恥辱的事情--在夫婿家過不下去而回娘家。父親的覺醒、改頭換面,再次的跟隨媽媽從雖不錦衣玉食但也豐衣足食的姥爺家回到破敗不堪的父親的棲息地。這時候的鳳霞大概還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憧憬著將來慢慢會變美好的生活。也許是福貴的罪過,卻要女兒來承受。父親千辛萬苦擺脫被國民黨拉壯丁的命運,百感交集地回到生他養他的小鎮,看到懂事地以幼小身軀拖著幾乎與之等高的開水瓶,殷切地喚著鳳霞的名字:「是爹啊。」我看到的是什麼,鳳霞醉人心弦,卻又讓人潸然淚下的微笑。側著耳朵,再倒回去,聽聽,還是沒有回答,不喜歡說命運弄人之類的話,卻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現實無時不刻的存在著。美好的少女時代,也被鄰家小孩無情的嘲弄的石子而擊得粉碎。如果說初嘗聾啞之味的時候,還少不更事,無法了解殘疾的真正意味,又或者會給自己的未來帶來多大的困擾,那麼從她受到鄰人欺辱的一刻便懂得了這種滋味,甚至想訴苦又無法開口的苦楚...

弟弟那差點引起階級糾紛的為鳳霞復仇的創世之舉,被她看在眼裡,爸爸因誠惶誠恐,那個不得不誠惶誠恐的年代對弟弟的遷怒,被她疼在心裡,可她就是沒法吐出一個字,想為弟弟辯解,這樣的一番話終於是從家珍的嘴裡說出來的,可她才是真正的當事人...第一個觸擊我視覺的鏡頭出現了:屋內家庭的糾紛方休,鳳霞默默地端著一個大碟走進來,先一碗面給母親,第二碗也是最大的一碗給父親,然後一碗,還沒有,先從旁拿了一支小凳,有慶乖乖地坐正,第三碗面就在他的小手裡了,鳳霞憐愛地摸摸弟弟的頭,最後捧起了剩下的一碗面。她是誰?需要這樣忍辱負重,在外受著別人的欺凌,在家又須調節不合的氣氛,還要暗中付出本應接受愛的心靈。

弟弟的慘死,福貴的撕心裂肺,家珍的號啕大哭,唯獨的鳳霞沒出現在現場,除了掉眼淚,完全沒法顯露天人相隔的殘酷事實,導演大概是這么想著,或許還可以剩下些菲林,還沒有數碼技術的年代,剪掉了最悲劇人物的出場。

如果只是看過小說,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說最悲劇的人是福貴才對,命太硬,剋死了所有他值得珍愛的至親,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不堪,他人若是一次也就不活了,可福貴,不。老全,有慶,春生,鳳霞,家珍,女婿,外孫一個一個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卻依然活著。

只是電影改變了結局,保留了家珍的在世,饅頭的活潑,萬二喜的深情,卻還是剝奪了一個人生的權利--不得不背負命運的鳳霞,不得不為整部戲的悲劇色彩添上濃墨重彩一筆的鳳霞。

噴涌而出的血,驚恐但還沒有完全失神的眼睛,剛才還安心的對家珍報以放心眼色的鳳霞,葬送在畫面忙亂的切換中。

結婚慶典上唱不出聲的痛苦被知女莫於母的家珍道出,只是一旦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就索然無味了。

電影改編了太多太多,不僅是悲劇的結局,福貴被拉壯丁的經過,有慶的死法,萬二喜的殘疾部位,還升華了原作的基調,活著,即使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離你而去,也不要放棄生的希望。福貴堅守著這個也許他從未認清過得理,也拿它勸慰過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都不曾怕過,卻邁不過批鬥這道檻兒的春生。

聽著《莫失莫忘》(《仙劍奇俠傳》電視背景音樂)寫下了這篇文章,突然發現最近自己怎麼老是看有著類似結尾的片子,李逍遙的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