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金陵十三釵電影片段解析
擴展閱讀
看電影怎麼買票便宜 2025-05-16 00:17:56
無聲之城日本電影 2025-05-16 00:11:52

金陵十三釵電影片段解析

發布時間: 2022-04-23 20:48:05

1. 金陵十三釵 完整未刪節的 最後結局是什麼樣的

《金陵十三釵》最後結局是:

在那次日本軍官分享13個「女學生」時,其中兩個女人企圖用牛排刀反抗未遂,當場被殺害。其餘11個女人在被發放到剛剛建立的慰安所,於兩三年內相繼死去的有10人。

她們有的是試圖逃亡被擊斃的,有的是染病而死,個別是自殺的。只有趙玉墨因相貌和格調出眾,享受她的是中下級軍官,對她的把守漸漸放鬆,使她終於逃跑成功。

(1)金陵十三釵電影片段解析擴展閱讀

《金陵十三釵》創作背景:

嚴歌苓曾明確談過《金陵十三釵》的題材來源,一是《魏特琳日記》,二是蔣公轂的《陷京三月記》。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釵》中直接露面。「在給張藝謀編劇時,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

我爸爸的姨夫蔣公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是國民黨的一個衛生部醫官,在他把大部分的傷兵撤離南京後,他沒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記下了一本日記。

後來他的後人把那本日記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記》。」另外,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歷史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也給她良多啟發。

《金陵十三釵》作者簡介:

嚴歌苓,旅美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攻讀寫作碩士學位。

嚴歌苓二十歲時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創作有《少女小漁》、《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文學作品。

2. 《金陵十三釵》裡面為什麼有十四個風塵女子

金陵十三釵 導演要講的意義就是 風塵女子們替女學生英勇赴義。

所以是以替的人數算的 那兩個女孩在沒有替女學生前就死了 沒有算在裡面。

所以是原12人+男孩=13 。

(純手打 也是我個人觀點 )

我只是說明為什麼電影名字叫金陵十三釵 十三釵的演算法。

3. 金陵十三釵感人嗎

影片中感人的場景有許多,首先由佟大為等表演的抗日英雄們用自己的愛國之情和血肉之軀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在敵我雙方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迎著敵人坦克的進攻,用生命的頑強告訴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什麼是中國軍人保家衛國,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在面對侵略軍的瘋狂進攻中佟大為扮演的抗日英雄用智慧和尊嚴讓自己寶貴的生命和鬼子同歸於盡!看到這一刻時我眼眶濕潤了,忍住沒有讓淚水流出,並為我們的愛國將士喊了幾聲好!影片同時展現出日本法西斯侵略軍強暴愛國女學生的一幕,看到這些時我氣急了!大聲罵道:日本鬼子,我宰了你!你們簡直豬狗不如啊!喊你們禽獸都侮辱了禽獸!
還有一位外國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扮演的神父,用自己友好的態度和行動幫助並隱蔽我國民眾!最後是日本法西斯侵略軍要求我愛國女學生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唱歌,也許等待她們的會是另一場凌辱!在這個時刻,我們可愛的「金陵十三衩」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風塵女子」也是愛國的,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痛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她們最後決定代替女學生前往,不知道這一去會發生什麼屈辱的事?還能不能活著?當神父給她們化妝後,化裝成女學生,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十三位清純美麗的「姑娘」!還有一位男扮女裝的熱血男青年!她們是美麗的,更是勇敢的中國人!影片中,在日本法西斯侵略軍的摧殘下,到處是死難的中國人,到處是被槍炮破壞的建築。。。。。。

4. 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100字

金陵十三釵電影的觀後感:

整部電影的背景很壓抑。小日本滿南京的屠殺,沿街隨處可見全裸的女人和鮮血淋漓的男人。14個教會學生、14個秦淮妓女、一個神父的養子和一個洋人殯葬師,一起出現在了一個天主教堂。學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於和學生一般計較。

一直是這樣,其實,一直應該是這樣的,但是不知不覺,書娟竟然帶著女學生避開妓女們躲藏的地窖往樓上跑,妓女們最後也替代了女學生,奔赴遙不可知的地獄。身邊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淚、吸鼻涕。

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是一場無聲的控訴,它想要宣洩,想要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愛找一個出口。什麼能夠帶著大家逃離南京,什麼能夠帶領大家躲開戰爭。

實在是很喜歡約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釵》是先在外國首映的,洋人們對這部電影反響不是很高,因為他們不懂得這種情懷,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妓女就比學生低賤,不懂得犧牲,不懂得隱忍。

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從一個貪財嗜酒的洋人殯葬師蛻變成為一個為靈魂祈禱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盡致,看著他為十三釵祈禱的背影,我真的願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願意相信最後的最後,大家都平安無事。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

豆蔻為了為浦生彈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險,用生命與尊嚴做賭注,只為找回缺失的四條琵琶弦……

即使最後,那個愛貓的妓女低聲的控訴「我不是女學生,我不去」時的掙扎都讓我對他們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害怕、哭泣,讓妓女的敢愛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爆炸的炮火中,有美麗的五色花隨著硝煙飄落,花兒落在地上,牽起一片輕輕的嘆息。

5. 《金陵十三釵》里的超長鏡頭是如何拍攝的

這個長鏡頭我認為比第一個長鏡頭更加高級,不是特效的高級,而是對空間探索的高級,明明可以正反打去拍攝,為什麼要去用長鏡頭。長鏡頭中鏡子的反射,同一個畫面能同時出現多人的面孔,使得畫面荒誕,但是在理發店鏡子又是這種擺設,合乎情理同時又增加影視效果。同時這個長鏡頭拍攝也非常有難度,要演員時時刻刻明白自己的走位,記住自己的站姿才能在鏡頭里出現。這個長鏡頭又能復原真實的世界,就像我們自己眼睛看到的世界,一個厲害的導演最厲害的地方是用獨特的方法去還原真實的世界,這就是影像的藝術。希望能多出現這種對影視高標準的導演,不光只存在於電影中。

6. 《金陵十三釵》近十年後再看,你有什麼感觸

小說我已經讀過了,從漢王書城下載用電紙書看,效果還真是不錯,不過這些就先不說了,呵呵! 說說這本書吧,當我剛剛入手的時候,其實並沒所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但是當我漸漸的深入閱讀,慢慢的去體會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我發現哪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哪一個個張揚的個性,讓我如此沉醉! 英格曼神甫的仁慈以及他對上帝的虔誠,書娟的堅持,趙玉墨的領導能力,和她雖然身體墮落但是靈活卻逐漸升華的....。等等。 我不得不說文字的魅力是偉大的,雖然寥寥幾筆,但是它帶出的是更加磅礴的氣勢,讓人心曠神怡的無盡遐想,這些也許是電影無法企及的! 現在我還是經常會翻開這本書,細細的研讀,因為里邊真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去認真思索,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雖然現在身處太平盛世,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些高尚的靈魂,不能丟棄那些讓我們無比強大的「力量」,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偉大的祖國還不是十分強大,還需要我們去為之拼搏,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是由十三萬萬個體組成的大集體,是一個不能失去任何一個小個體的整體!

7. 《金陵十三釵》好看嗎求劇照和一篇好點的影評!

絕對的好電影,看過之後久久難忘。。。

我大三學生平生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這部絕對的好電影,震撼敬佩感動。。。她們:一群社會底層的風塵女子在戰爭年代演繹著奇葩的最後綻放。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淮女頌》

秦淮故土盡糟踏,

魍魎日寇鐵騎魃。

商女怎無亡國恨,

金陵叢中絕艷花。

下面是我照的一個照片

8. 金陵十三釵被刪部分,那些替學生被日軍侮辱的13位女孩,後來怎樣

她們的結局在被日軍帶走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必定悲慘至極,不僅是她們,每個中國人只要落入日軍之手,其結局都是極其悲慘的。所以電影也沒必要特意交代結局。

9. 《金陵十三釵》好看嗎可以說一下它的故事梗概嗎

就電影本身而言,很一般。
戰爭場面沒有達到宣傳中的史詩級別,後期巷戰描寫的過於做作,本來我看到佟大為飾演的國軍指導員含著淚水卻堅定視死如歸的眼神的時候很感動,可是後來他就變成了007,一個人乾死了那麼多鬼子,鬼子是該死,但鬼子不是SB,敵人是很兇殘的,難道打死的那一堆鬼子入伍前是A片演員?狙擊手打了那麼多槍,那麼多狡猾的鬼子連個彈道都算不出怎麼可能呢?這樣的劇情一安排反倒降低我方軍人的形象了,降低了電影的可信度。史詩戰爭電影馬上變成香港槍戰動作大片了。
至於後來教堂里的故事除了畫面美外,其他的真是。。。。失足婦女和美國人從開始的流里流氣到後面的大義凜然轉換的太突然,基本沒有交代。給人的感覺他們進教堂的時候都是有說有笑的,好像南京還沒開戰,她們去教堂是在躲掃黃打非呢。後來日本人闖進來殺人強奸他們才突然轉換思想要救學生們。還有那兩個回去取首飾和琴弦的,導演的意思是她們進教堂之前遇見的日本人還挺客氣的是吧,怎麼可能還敢再出去呢,哎,這樣說不過去的地方太多了,就是這些說不過去的東西加起來,一部史詩戰爭片就沒了。
不說《拯救大兵》了,不知道大家看過《帝國的毀滅》沒有,同樣是戰爭、死亡。最震撼的鏡頭角色們往往沒說什麼話(母親親手殺孩子們的片段;醫生和家人同歸於盡;將軍宣布投降後崩潰暈倒在地),他們飾演的可是反面角色,都能讓人動惻隱之心。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唯一的亮點就是佟大為飾演的教導大隊指導員,雖然後面導演把他包裝成了終結者。還有就是畫面很唯美,但美過頭了,房子爆炸的碎片像禮花一樣色彩絢麗,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坦克爆炸的特效也太假了。
總之,電影沒有把這個宏大的戰爭場面反映出來,細節除了畫面其他都的都很膚淺。感覺導演的強項還是導演奧運會之類的文體項目。
最後,向在南京保衛戰中英勇抗戰,壯烈犧牲的五萬多位國軍將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們是英雄。為無辜傷亡的平民百姓默哀。。。。

10. 金陵十三釵故事梗概

電影金陵十三釵劇情簡介:

1937年南京淪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暫時未被佔領,教會的女學生、一些風塵女子、軍人和傷兵,以及美國人約翰,都先後進了教堂,他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

但是,教堂也不是永遠的凈土,不久日軍沖進教堂發現了女學生,殊死抵抗的軍人在千鈞一發之際開槍救女學生,英勇犧牲。後來,日軍又強征女學生去慶功會為日軍表演節目。

由於女學生們不願被日軍凌辱,准備集體自殺,卻被玉墨救下。最後,這13個平日里被視為下賤的風塵女子,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前,激發了俠義血性,她們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學生,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10)金陵十三釵電影片段解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嚴歌苓曾明確談過《金陵十三釵》的題材來源,一是《魏特琳日記》,二是蔣公轂的《陷京三月記》。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釵》中直接露面。「在給張藝謀編劇時,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

我爸爸的姨夫蔣公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是國民黨的一個衛生部醫官,在他把大部分的傷兵撤離南京後,他沒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記下了一本日記。

後來他的後人把那本日記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記》。」另外,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歷史著作《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1997)也給她良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