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Ⅱ 《八佰》雖然雖然頻頻被贊,但也有敗筆,你覺得有哪些敗筆
新上映的電影《八佰》近來頻頻獲贊,首日票房破億,口碑一直都很好。《八佰》講述了抗日戰爭初期的淞滬會戰,國民黨軍隊撤出上海前,在四行倉庫留下了幾百人對抗日軍,目的是在外國政府面前表現中國人的抗日決心,在國際會議上贏得一定的話語權,這些英雄史稱“八百壯士”。電影的拍攝手法很用心,場面浩大,搭建的攝影棚十分逼真,演員的妝容、服飾都很符合那個時代的特色,一看就是大製作。但同時該電影也存在著些許敗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電影結尾有些模糊,沒有交代清楚
《八佰》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士兵們一起沖橋的場景,隨後便戛然而止,讓人總感覺還沒演完,有些虎頭蛇尾,那些人最後有沒有到對岸?到租界以後經歷了什麼?還有最後留守在倉庫里斷後的那些人,他們有沒有活下來?電影像是吊觀眾胃口一樣,很多人的結局都沒有交代。據說沖橋階段有些情節被剪掉了,現在看到的是刪減版的,但這也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一個敗筆。
《八佰》的結局是個不怎麼完滿的悲劇,畢竟當時才是抗戰初期,了解歷史的觀眾們也知道,“八百壯士”最後是在租界被囚禁、後來給發配到日軍等地做苦役,謝晉元的結局也是被汪精衛手下的人殺害了。這結局不是很讓人滿意,所以電影總有種壓抑的感覺。但無論如何,《八佰》給我們展現了一段不太一樣、卻又無比真實的歷史。
Ⅲ 八佰最後結局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3)電影八佰老算盤的結局擴展閱讀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
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Ⅳ 八佰結局是什麼
八佰結局: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時,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已被汪偽收買的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遲到。謝因此將這幾人叫到一旁詢問。早有準備的四個奸徒忽然拔出凶器。謝晉元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許,醫治無效,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悲憤以歿,時年僅37歲。
(4)電影八佰老算盤的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下令88師54團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湘籍新兵二狗和小長沙等人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四行倉庫。面對殘酷的戰爭還有民族大義,各懷心思的軍民最終團結一致,抵禦了外敵入侵。
Ⅳ 張譯在《八佰》中飾演「老算盤」,此角色的人設是什麼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張譯在劇中飾演的角色——“老算盤”,也引起了我們的熱議。在看完了這部電影後,筆者覺得自己對老算盤的人設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與認知,在此分享給大家。
《八佰》整部片中最讓人內心酸澀的情節,也正是老算盤和士兵端午之間對峙的那段對手戲:老算盤正欲三十六計走為上,卻被端午的槍口直抵背部。逃是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逃掉了,老算盤轉而向端午傾訴衷腸,一一展示自己的辛酸與不易。在這場戲中,最為精彩的就是張譯的眼神神態與身體姿態變化:首先,老算盤試圖“以理服人”,先是向端午解釋自己的手受傷,根本沒辦法扣扳機,留在這里也是無用。在這時,老算盤的眼神是帶有試探性的,他一邊說一邊時刻打量著端午的一舉一動。
接下來,隨著端午一系列子彈上膛的流暢動作,老算盤意識到這招對端午來說並不奏效,於是他立刻改用“以情動人”的策略,試圖軟化端午:“兄弟,兄弟,你有家吧,你家裡有地吧?你有沒有討老婆啊?”老算盤瞬間放低自己的身體姿態,而他的眼神也轉為乞求,求端午放自己一馬。“仗怎麼都要打完的,人怎麼樣都是要活下去的。”老算盤的聲音逐漸轉為模糊不清的哭腔,眼神已經是瀕臨崩潰、極端無助的樣子,近乎於動物本能的求生慾望。張譯將老算盤的眼神、情感、動作姿態等一系列復雜轉變演繹得如此真實刻骨,不但軟化了電影中的端午,也讓監視器前的導演管虎默默掉下眼淚,更讓不知多少置身於影院黑暗中的觀眾內心為之牽動、為之感到酸楚。
張譯演繹的“老算盤”,具有“貓”一樣的性格,審時度勢,在亂世之中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
時代的一粒灰,掉在我們頭上,就是一座山。生命太渺小,幸福卻太觸手可及,但是沒有誰能夠去好好地珍惜,老算盤也好,還是那個瓜慫、那個老兵油子,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或者說,那一天就會是自己的最後一天。
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總是渺小卑微的,但人性卻可能是偉大不朽的。這也是電影《八佰》及其真實事件背後的意義,為了升起那面象徵中華精神的旗幟,為了自我拯救,人類需要捨身取義的精神。蘇州河對岸的那人們,原來懦弱的教授、賭場小哥、商會大佬、童子軍、戲子等無不被這樣的精神所感染,一個國家的精氣神才有了希望。
Ⅵ 電影《八佰》講述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感悟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 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等演員共同出演。
Ⅶ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一看的,裡面主要講的是淞滬會戰里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的那場戰爭。其實這個電影我們從頭到尾看完之後內心都會非常的難受,想通過什麼方式把它發泄出來卻不知怎麼做。淞滬會戰雖然是我們第一次全面的和日軍的交戰,但是我們真的輸得非常的慘,非常的憋屈。這場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們更多的人應該了解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這所謂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沒有什麼非常大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他們拖延時間好讓大部隊可以撤離,其次就是為了能夠讓英國等領事會的人看到我們的決心,讓國際方面給予我們援助,但是最後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這場戰爭註定是無法勝利的,但是最終他們八百壯士成功守了下來,最後安全撤退,其實他們做的已經很好了,我們應該敬佩他們,牢記歷史,發憤圖強。
Ⅷ 八佰真實事件結局是什麼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8)電影八佰老算盤的結局擴展閱讀
電影《八佰》幕後製作
該片的工作人員用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
拍攝時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定為淞滬會戰場景取景地。為了追求真實,劇組歷時一年半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還原出一河兩岸戰火連天的「地獄」與聲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淞滬會戰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打造了一個硝煙彌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Ⅸ 在《八佰》中,張譯飾演的「老算盤」真的可有可無嗎
謝邀。
在觀摩完《八佰》這部影片後,鄙人覺得其中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在整部劇中起到的作用尤為重要。那麼這個角色的出彩具體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