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將唐代不同時期的經典詩詞拍成微電影
擴展閱讀
熾龍最新電影 2025-05-09 04:26:46

將唐代不同時期的經典詩詞拍成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20 14:44:34

『壹』 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的相關資料

6月16日上午9點30分,由中央新影集團、中央電視台科教節目製作中心等單位共同組織開發的大型公益性傳統文化普及項目——《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通過現代的藝術觀念和影像手法將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及相關地方黨政領導、部分知名導演、演藝明星、影視製作機構、著名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出席了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
「作為國內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能給微電影一個展現平台,既是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也是對微電影的扶持和尊重。」中央電視台副台長、中央新影集團總裁高峰的致辭拉開了啟動儀式的序幕。作為《唐代詩詞108部系列微電影》的總導演,他滿懷豪情地說到:「唐詩是中國詩壇的珠穆朗瑪峰,在小農社會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今天我們有意並有幸將中國光彩燦爛的古典文化和最有代表性的唐詩作品作為向微電影開發創作的重要題材出發,希望引起廣大微電影創作者的足夠重視,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倡導國學精髓做出貢獻。」
高峰同時堅信,《唐代詩詞108部系列微電影》用講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讀和建構唐詩精華和精神本質,更適應當今人們的欣賞和觀影需求,更具有現實價值,同樣也一定可以成為新的藝術和一種新的傳世樣式賦予她更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唐代詩詞系列微電影108部》總製片人、中央新影集團重大項目部主任、中央電視台微電影頻道總編輯楊才旺對該項目做了具體的闡述。他認為跨界創作是唐詩系列微電影的最大特色。
目前中央新影集團已邀請了康洪雷、車徑行、韓剛、陳燕民、濮存昕、伊能靜等80多位影視文化名人擔綱導演;同時引納了當今眾多的書法和美術大師,如:劉大為、歐陽中石、張海、陳謀、陳家泠、吳山明、方增先等共同演繹和解讀作品,每首唐詩均配作一幅書法和情景畫作品;邀請音樂人士為108首唐詩創作歌曲,作為每部微電影的主題曲。楊才旺希望通過這種「詩、書、畫、情、景交融,視頻、音效聲情並茂」的方式,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立體的高端文化產品。而集合108首唐詩微電影主題歌為核心專題創作的「唐詩之夜」大型公益晚會也將作為品牌效應的延伸,在全國108個城市巡演,以獨特的方式推動和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期在全國掀起學習唐詩、傳承國學的熱潮。
此外,組委會還計劃在節目安排播出的同時開展投票評選,精選其中最優秀的10部作品,將被重新注資拍攝打造,進軍院線,與觀眾相約大熒幕。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柯春暉在發布會上表示,微電影是目前快節奏時代傳播正能量的一種最有效的藝術形態,唐詩微電影不但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更是對微電影這樣的新的藝術樣式、以及微電影產業和發展方向的正確引領。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影響至關重要,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效應顯著的宏圖偉業。
啟動儀式上,上海廣電集團黨組書記、總裁、該項目的總策劃薛沛建,北京電影學院院長、藝術顧問張會軍相也繼登台致辭。他們分別就《唐代詩詞108部系列微電影》的創新性、文化性、傳承性及藝術性做了多方面的闡述。
《唐代詩詞系列微電影108部》樣片《人面桃花》在啟動儀式上首次揭開神秘面紗:依舊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花木扶疏、桃柯掩映,舞蝶環繞、蜜蜂聞香,然而曾在春風中凝情含笑的「人面」卻已杳然……它改編自詩人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篇。
該片導演吳琦分享了他的創作心得:「將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再創作成微電影是導演的幸運,也是導演的負擔。正因為它流傳范圍較廣,也給重新詮釋和演繹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在熟悉中尋找到新意是我首先考慮的。很多人在感悟這首詩時,總會徒生一種『當刻意追求自己偶遇的美好時,卻再也不可復得』的喟嘆和惆悵,但是我希望大家在看完《人面桃花》的微電影後,能感悟到人事雖非,場景仍在,大自然的風韻是永恆的」。
在發布會現場,曾執導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電影《國寶疑雲》的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導演車徑行表示: 唐詩有那種意境、那種韻律、那種感受、那種節奏感,還有故事的久遠和耐人尋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微電影這種現代的光影去傳承唐詩,能夠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一種嶄新的表現形式,也能在浮躁的社會氛圍里讓更多人接觸和接受唐詩。
他說:我是學中文出身的,對唐詩非常了解和熟悉。有些詩,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非常有畫面感、韻律感,非常合適微電影。但是能夠把唐詩的意境和故事講好,其實也是很有挑戰的。我們每個導演都有情懷,這個事情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去做。但是我們要心懷敬畏,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我們絕對要不辱使命,無愧於良心,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先人,無愧於導演的情懷。
曾以《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長篇電視連續劇而享譽影視圈的導演康洪雷,卻對執導微電影這種短小精良的小製作充滿熱情,面對唐詩這樣一種跟他以前創作截然不同的題材,戲稱自己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著名電影導演、影評人江小魚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達:唐詩有一種大氣象在裡面,自由、遼闊、粗獷。詩人就是連接天地的行者。自唐以降,詩詞曲越來越精緻,精神的格局卻越來越小。我想要通過我的電影去還原這樣一種大氣的節奏,用現代的影像方式呈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流動的畫面感,把大家所熟悉的唐詩通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嘗試探索性的畫面,找到我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視角,以及讓大家通過我的電影體會到「熟悉的陌生感」,我想這是非常有意思但是又很有挑戰性的。
啟動儀式中,康洪雷、韓剛、高亞麟、車徑行、任志宏、吳琦、王冰河、江小魚、李宵峰等作為第一批受邀導演接受了中央新影集團授予的「特邀導演」稱號;顏丹晨、周韋彤、王茜、鄒兆龍、鄒黎霞、楊欣等受邀為「特邀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劉大為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歐陽中石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張海主席也對唐詩微電影項目給予高度的關注和支持,特別委派代表向組委會贈送他們專門為這次活動創作的書畫作品。著名的書畫家方增先、吳山明、陳謀、陳家泠、陳昔未等在現場被受邀為「特邀書畫大師」,金全才、裴玉林、駱獻躍、錢爾成、費名瑤、金鑒才、戴珍和等受邀為「特邀書畫家」,歌唱家廖昌永在受邀「特邀歌唱家」後,在活動現場即興演唱唐詩片斷。
據了解,在《唐代詩詞108系列微電影》 正式啟動的同時,《宋詞108部系列微電影》也已進入立項籌備階段。

『貳』 將傳統詩詞改編成電視劇或電影,你覺得是在傳承文化還是玷污文化

電影電視劇翻拍要想超過原版,需要以下三方面基礎優勢,新的演員受觀眾認可度高,劇情尊重原著合理不跳脫,製作水準能超出前作一大截。在這樣的基礎上,其他各方面都在水準,配合新的宣傳營銷方式,再加上點運氣,才有可能超過原版。

2005年版《京華煙雲》 突出優勢:新演員受觀眾認可度高

這版的《京華煙雲》是由趙薇、潘粵明、黃維德、邱琦雯、陳寶國等主演的,它的上一版是1987版,由趙雅芝、歐陽龍主演。當然趙雅芝版的絕對經典,當時的這一版還獲得了第二十四屆台灣金鍾獎最佳戲劇作品獎。


豆瓣評分7.7分,很多評論都提到了製作精良,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本身徐克導演的風格就是很注重影像美,雖然到現在是6年前的電影,現在來看,服飾、造型、道具、場景等等都不會突兀和過時,仍然很有美感。這也是當時這部劇收獲好評的原因。

『叄』 怎麼將《夜雨寄北》這首詩改成劇本(微電影)

添加頭尾故事,通過主人公寫信回憶展開

『肆』 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上映了嗎

還沒有,現在正在拍攝,具體詳情奉上,請你參考:
6月16日上午9點30分,由中央新影集團、中央電視台科教節目製作中心等單位共同組織開發的大型公益性傳統文化普及項目--《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通過現代的藝術觀念和影像手法將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及相關地方黨政領導、部分知名導演、演藝明星、影視製作機構、著名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出席了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
【啟動儀式中,康洪雷、韓剛、高亞麟、車徑行、任志宏、吳琦、王冰河、江小魚、李宵峰等作為第一批受邀導演接受了中央新影集團授予的「特邀導演」稱號;顏丹晨、周韋彤、王茜、鄒兆龍、鄒黎霞、楊欣等受邀為「特邀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劉大為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歐陽中石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張海主席也對唐詩微電影項目給予高度的關注和支持,特別委派代表向組委會贈送他們專門為這次活動創作的書畫作品。著名的書畫家方增先、吳山明、陳謀、陳家泠、陳昔未等在現場被受邀為「特邀書畫大師」,金全才、裴玉林、駱獻躍、錢爾成、費名瑤、金鑒才、戴珍和等受邀為「特邀書畫家」,歌唱家廖昌永在受邀「特邀歌唱家」後,在活動現場即興演唱唐詩片斷。
【據了解,在《唐代詩詞108系列微電影》正式啟動的同時,《宋詞108部系列微電影》也已進入立項籌備階段。】

『伍』 微電影,內容是說古詩老師跟叛逆的女學生的,裡面的老師喜歡一首歌,歌也是關於古詩和詩人的

一、什麼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詩經》本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後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①節奏(或稱節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奏。郭沫若說:「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
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辭海》: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按現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和諧優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詩經·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詩經·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白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詩歌抒發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撩起我的頭發,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舊日,是妄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春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金昌緒《春怨》(唐):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二、詩歌發展的歷程
↓1、古歌謠
↓2、詩經:305篇,5篇有目無辭,亦稱「詩三百」。我國第 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六 藝」:風(15國風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頌(廟堂祭祀樂歌40篇)、賦(直陳其事)、比(打比方)、興(先言他物,然後引出所歌詠之事)。
↓3、楚詞:以屈原為代表繼承「詩經」傳統,創浪漫主義新詩體。
↓4、漢樂府:「樂府」是負責采風的音樂機關名稱。「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5、唐詩: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三大詩人
↓6、宋詞:豪放派(蘇辛派)婉約派(姜夔、劉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雜劇
↓8、自由詩(新詩):五四運動後的詩歌

『陸』 唐代詩詞故事108部系列微電影的介紹

該系列微電影以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的唐詩為藍本,拍攝這些膾炙人口的唐詩背後的歷史故事,形成108部微電影。

『柒』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將這首詩拍成一部微電影,請仔細聯想三個電影鏡頭

三個電影鏡頭分別是秋風破屋群童抱茅和屋破漏雨

『捌』 假如把詩經鄭風子衿拍成微電影,怎樣寫劇本

子衿是一個單相思的女子,她在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於是她登上城門樓,就是想看見心上人的蹤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

『玖』 央視有過一個系列節目詳細介紹唐代的歷史以及唐代詩詞的是什麼節目

我猜你說的是央視曾經演過的20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韻——唐詩》。下面是簡介:

這部二十集每集20分鍾的系列片製作非常精緻,它為電視詮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名著創造了新的空間。它獨特的角度、絕美的畫面、高雅的品味獲得了出人意料地熱烈反響,在中央電視台三套《歲月如歌》每周三晚播出時,收視率曾超過1%,這個收視率是中央電視台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的兩倍,比黃金強檔欄目《對話》收視率還要略高。

該片由北京三多堂影視廣告公司與寧夏電視台、山西電視台聯合攝制,總投資350萬元,匯聚了眾多國內紀錄片製作的頂尖高手,創作時間歷時三年,拍攝行程遍及全國。

《唐之韻——唐詩》不僅是在文學的層面上對「唐詩」進行鑒賞,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層面上,把「唐詩」看作一個時代的聲音。

與以往單純解析唐詩文字的片子明顯不同的是,它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和拍攝,力圖通過人物的背景、事跡來介紹其有代表性的詩篇,這種方式填補了傳統唐詩教育的空白,為喜歡唐詩的觀眾提供了另一個從未有過的欣賞空間,是莘莘學子和語文教師難得的高水準課外電子讀物。

至於視頻,你可以在優酷土豆上搜「唐之韻」就可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