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圓圈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電腦怎麼調節電影亮度 2025-05-06 19:13:48
講學生作弊的電影 2025-05-06 19:13:47
陳翔六點半第三季新電影 2025-05-06 19:13:01

圓圈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4-19 16:51:55

㈠ 電影最後的結局什麼意思

電影的改編,出自南派三叔之手,也道出了三叔對盜墓筆記結局的看法。
尤其是最後一幕,閃回三叔堂口兩人相遇,
注意表情,先是小哥注意到不對勁,轉過頭看到帶著鐵面生面具的吳邪。再是吳邪有點暗笑地轉過頭,看到的是面具男,也就是小哥。
這里說明了對方在相遇之前其實已經是彼此對方的心魔了,為什麼呢?
1,吳邪就是鐵面生的轉世,是吳家葯人的最後一代,是背負起鐵面生記憶的最後一代,印證了電影里吳邪出生的重要性。
2,悶的心魔是鐵面生,鐵面生是掌握輪回辦法的人,而悶的家族又是守護這個終極秘密的人,不可能讓世人知道輪回的秘密,不至於顛倒大千世界,所以不可能讓鐵面生重新活過來。吳邪小時候拿到的那個轉經筒代表的是鐵面生知道了輪回的方法,帶面具的是悶,悶要他拿回來。吳邪代表鐵面生,他的心魔自然是悶。
3,在吳邪未記起鐵面生的記憶前,和悶的一段歷程使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後面,悶知道以後,悶的內心是極其矛盾的,悶就整個過程就是為了塵封吳邪鐵面生的記憶,包括讓吳邪失憶。每十年一個輪回,因此有了著名的用我一生,換你十年天真無邪那句台詞。
唯一看不明白的是,電影里,作者對吳邪的設計,吳邪還是會老,解釋不了。

㈡ 圓圈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兩位大佬的所有超級許可權被公開,這些許可權人人平等了。那麼這些許可權內是不是有屏蔽自己被監視的許可權呢,值得思考。數據源和處理能力被共享了,隱私被偷窺的極端,走向了全體都透明的另一個極端。全球都平等了,國家力量、幸福程度會在短期內提高,但是創造力其實是會降低的。

《圓圈》是由詹姆斯·龐索特執導,艾瑪·沃特森、湯姆·漢克斯、約翰·波耶加、凱倫·吉蘭等主演的現代科幻驚悚片,於2017年4月28日在北美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滿懷理想的梅·霍蘭德進入名為「圓圈」的一間倡導信息高度共享的全球最牛IT公司之後發生的故事。

劇情簡介

梅·霍蘭德是一個心懷理想的年輕女子,她得到了一個別人都趨之若鶩的工作——在全球最牛的IT公司「圓圈」工作。

圓圈公司將人們的所有社交賬號整合到一起,提供社交、搜索、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購物等一站式的服務。但在這種貌似光鮮的工作之下,該公司也在秘密收集用戶的個人數據和隱私,贏得暴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圓圈

㈢ 可圈可點是什麼意思

可圈可點。原指文章中有精妙的句子,有值得欣賞、值得贊美的意思。現使用范圍擴大,常用於文藝體育類的新聞報道,又進而擴大到其他領域,形容或稱贊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稱道的事物。

㈣ 可圈可點是什麼意思

可圈可點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 kě quān kě diǎn,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形容表現好,值得肯定或贊揚。出自於古代的一種筆記方法。

圈點[ quān diǎn ]在書或文稿上加圓圈或點,作為句讀的記號,或用來標出認為值得注意的語句。

可[ kě ]

1.許可:認可。

2.能夠:牢不可破。

3.值得:可愛。

4.連詞。卻;可是。表示轉折:他年紀不大,力氣可不小。

5.副詞。表示強調:在抗旱斗爭中群眾的勁頭可大啦!

6.適合:可人意。可口。可心。

(4)圓圈電影結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可圈可點的來歷:古代用加圓圈或點表示文章的句讀,圈點也常加在字句的旁邊,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點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也引申為事物值得稱贊。可圈可點的用法示例如下:

(1)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點。

(2)這個海龍王讀過不少書嘛,這遣詞造句倒是頗為可圈可點。

㈤ 電影<<明明>>沒看懂,結局倒底是什麼意思

盒子中有一封信和照片,解釋了貓哥就是阿D的母親張海華。阿D沒有看到盒子里的信,因為明明看過後拿走了,最後燒掉。後面一切倒回,是要時間倒回阿D小時,解釋阿D執著於500萬和哈爾濱的原因。算是一種電影表現手法吧~

㈥ 電影這樣結局是什麼意思~~

商業電影結局一般拍攝多個版本,在海外發行的DVD,你能看到不一樣的結局。票房保證,投資方高興,結尾留懸念,就是為了拍續集,再撈票子罷了。就是看觀眾的反應,我們只是被動的接受。恐怖電影這種表現居多,對不對?呵呵

㈦ 一個圈一個點猜成語

一個圈一個點猜成語——謎底:可圈可點。

可圈可點

【讀音】

kě quān kě diǎn

【解釋】

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形容表現好,值得肯定或贊揚。

【來歷】

古代用加圓圈或點表示文章的句讀,圈點也常加在字句的旁邊,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點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點,也引申為事物值得稱贊。

【例句】

1、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點。

2、這個海龍王讀過不少書嘛,這遣詞造句倒是頗為可圈可點。

3、從右後衛改打中後衛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的完成卻可圈可點。

4、這部電影的結局可圈可點,即使這樣也無法掩蓋前一個小時想像力貧乏的缺憾。

5、故事裡面的主人公也是可圈可點。

6、這些程序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功能上都稱不上可圈可點。

7、哈多麗系博美犬較其他類型的玩賞犬相比,還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8、安化黑茶文化底蘊深厚,千年茶史可圈可點。

9、的確,聯通的發展前景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

10、這劉長青開門見山,絲毫也不轉彎子墨跡,為人坦盪,可圈可點,不由自主的便會讓人生出欽佩之心。

11、這青年長得一般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只是他一身的肌肉倒是有些資本。

12、我縱觀了整場戰斗,雖然你們的戰術勉強算可圈可點,但本身實力太弱了,連一頭天火巨龍都沒辦法獨立解決。

13、它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沒有可圈可點的承諾,就連華麗的語句,它都不曾收納。

㈧ 電影湮滅結局是什麼意思 片尾女主莉娜是真是假的

這部電影是一部帶有懸疑色彩的恐怖片,影片的劇情還是很精彩的,當然裡面還是有很多虛構的元素了。

湮滅看點介紹
影片由Nexflix製作,他們家做的作品有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它總是能夠很快與我們見面。影片上映後口碑還不錯,豆瓣目前給出了7.6的分數。
美國媒體《娛樂周刊》贊其為:一場豪華的、令人驚嘆的視覺盛宴,帶來了真正的形而上學力量。有影迷認為,它拿下明年的奧斯卡視效獎是沒什麼問題了。
《湮滅》的小說屬於克蘇魯神話小說體系,一句話概括,就是這類型故事的角色,大都會通過探索或研究未知,從而進入死亡和瘋癲。而且克蘇魯神話的風格,大部分是以懸疑,驚悚,恐怖的氛圍為主,吊足觀眾胃口,讓主角和觀眾同步解謎。
電影剔除了小說中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支線故事,結合後兩部《當權者》和《接納》,把小說《湮滅》沒交代的謎題,在電影中具象表達出來,再加上視覺藝術上的呈現,可謂是美輪美奐,又不失文藝腔調。
電影的開始女主 Lena 是一名基因生物學教授,有七年的從軍背景,丈夫Kane 亦是一名軍人。然而自上次執行任務後,丈夫便音信皆無,直到一年後才突然出現在家中,卻性情大變,神情恍惚,而且身患重病吐血不止。
原來他所在的部隊參與了對「X區域」——一個由小行星墜落後形成的不斷擴大的圓形立場區域 的實地調查。沒人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而所有踏入過的人中,只有他成功返回了。因為期望找到拯救丈夫的方法,女主毅然參加了由另外四名女性科學家組成的調查團,決心再入該區域一探究竟。
女主來到燈塔,鑽入地洞後發現湮滅成一團能量體的女領隊。她的一滴血滴入其中,導致這團能量體變成了與她相同的樣子。結合之前所有的討論,這看似極其意識流的一幕便可以解釋了。能量體,或者說物質團原先包含了足夠表達一個成年人所需的能量。

在從血細胞中獲得女主的基因序列後,利用這些能量迅速復制出了一個女主的克隆體。而之前走出X區的女主的丈夫,通過錄像中獲得的信息也就可以十分明確了,也並非本體。
annihilation,原意中也有徹底毀滅某事物,完全釋放能量的含義,這也恰好對應了這一幕中女隊長被徹底毀滅並轉化成了能量體。至於血細胞不能在血液中分裂增殖,而是應該在骨髓中增殖這件事,就當做是誘導了血細胞回復多能性好了,畢竟那個細胞形態也不是正常的血細胞。
莉娜的丈夫凱恩是其中首位到達燈塔的人,在那裡他無限接近「閃光」,被復制(分裂)、折射(變異)的概率大大增加,也大大加快,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復制他的「復制體」。
湮滅結局是什麼意思
影片最後兩人的對話中,女主問:你不是Kane。答曰:不是。隨即反問:你不是Lena。沉默,一個意味深長的對視,一個盡在不言中的相擁。這個結局已經很明顯了,入侵獲得了成功,地球源生物種的時代即將湮滅,而他們將是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片尾真假莉娜,有兩個推斷。
根據莉娜自己的描述,觀眾看到的是莉娜幹掉外星人,然後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外面的科研人員。
不過莉娜肯定把丈夫燒死自己那一段,沒有告訴外人,不然科研人員怎麼可能放過一個外星丈夫呢。
但是,莉娜有可能對觀眾也撒了謊。所以第一個推斷是走出來的莉娜在撒謊。
這么推斷的主要原因就是那顆磷火炸彈,照理說外星人前面還在阻止莉娜逃出燈塔,但到了炸彈那一段,外星人瞬間懵圈,傻愣愣的站著,這很詭異,不符合邏輯。另外外星生命體自身著火,也不應該傻到自己走回巢穴,燒掉自己的巢穴。
所以合理的解釋應該是:

莉娜和她的丈夫一樣,同樣選擇了用磷火自燃,影片中有一幕,是燃燒著的「莉娜」,用手去摸已經燒成碳的丈夫,這個舉動明顯就是在表達愛意。
也就是說,燃燒中的外星人,其實才是真正的莉娜,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所以在最後和死去的丈夫做一次告別,然後走進外星巢穴,想和外星巢穴同歸於盡,解救人類。
所以最後外星莉娜和外星丈夫見面就說得通了,他們一對外星夫妻正式要「侵略」地球了。按照這個推論理解,為什麼外星丈夫會痊癒,其實不是因為外星巢穴被燒毀,而是莉娜復制體的完成。
換句話說,不管外星巢穴有沒有被燒毀,外星生命體都已經完成了最終的成熟形態,從而讓外星丈夫痊癒。這個可以從宗教角度去解釋,因為外星生命體得到丈夫以後,只是有一個男性人類軀體,還有很多不完美,外星生命體需要找到一位和這個丈夫有著緊密相連的女性。
所以當外星生命體拿到莉娜的DNA以後,男女比例得到平衡,因為在現實中,莉娜和她丈夫,肯定曾經做過愛做過的事.他們之間的DNA和感情,有著生理和精神上的聯結,外星生命體吸收了莉娜以後,自然而然也完善了外星丈夫。
影片最後還是回到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終極哲思。如果你結合結尾來突發奇想,可能會有總毛骨悚然的感受:人類突然從恐龍嘴裡拿到了地球的統治權,說不定就是獲得了外星人超級DNA的輸入當你凝望深淵,深淵也在凝望你
這一抱不是大團圓的美滿結局,這一抱是外星人融化地球的開始。
《湮滅》不僅思想超前,還探討了人性、哲理的話題。

㈨ 緝魂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表面上結局監獄女女是檢察官夫妻換魂,實際上是王世聰和萬博士。片中有深厚感情的只有兩對,一個是王和萬,一個是檢察官夫妻。理論上,結局深情對望的女女只可能是這兩者之一。

導演結局拍的細節模糊暗示。比如萬博士躺床上注射,監獄女子簽字左手換右手,李燕摸對方額頭等。一般觀眾很容易認為最後女女是檢察官轉移到李燕身上。然而真是這樣。就嚴重違反了幾個主要人物的人物設定了。

說說萬博士,萬是個深情又偏善良的人。就算後悔做的轉移王世聰意識和記憶的事情,也不會同意檢察官配合他進入李燕身體,從而把自己深愛多年的王世聰徹底抹去。

萬對原版李燕是有愧疚感,但不管他們是不是屬於自欺欺人的尋找借口寬慰自己,在他們看來,李燕孤兒,她能活下來本就是王和萬給的,所以愧疚感沒那麼深。或者退步講,愧疚感絕不可能高到能讓他大義滅親抹殺自己的最愛王世聰。

有些人以為他可能在最後聽到王世聰說「萬是王上輩子最信賴的人,但這是上輩子了。現在寧願沒認識他。」。就以為萬博士由愛生恨,會願意徹底抹殺王世聰。但萬是個深愛王世聰的人,聽到那個前半句,就會足夠心軟了,畢竟從王嘴裡親口承認,萬最重要。

如果萬會同意徹底抹殺王,那麼說明編劇顯然沒有深愛過個人的經驗。不知道深愛和普通夫妻湊活過日子的結合到底有多大的不同。何況,片中其實已經明說過很多次,萬博士為了王能瘋狂的突破自己原有善良底線做事。

另外一點,有些人可能覺得,萬博士認為現在的王思聰是女身,已經不是自己愛得王了。但要知道,畢竟李燕的靈魂是王。對萬博士來說,這是愛的人唯的留存。深愛是不會變的。

王世聰。野心但也不算是純粹的壞人。他在李燕身體里最後掌權後,發生那麼多事情後,自然會在家裡安排保鏢,這符合聰明富豪的正常邏輯。不會讓一種可能性里的檢察官突襲到李燕,控制李燕身體。也不可能被萬博士說動後自我伏法。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看待問題。

他認為自己給了前妻優越生活和高等地位,所以欺騙了前妻的感情只算是對等交換,他也從沒有對前妻惡意相向,所以本質上不能算是絕對的惡人。他看李燕,是他以前給了李燕孤兒活下來的機會。所以他換魂到李燕身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愧疚感。

檢察官男主是個正直有原則的人,也沒有永生的意願。如果他想進入李燕身體,取代王世聰。那他認為王世聰進入李燕身體取代了李燕是邪惡的這個價值取向,就徹底矛盾了。

女主。女主沒有太大的能力和能量。有的是對男主的深情和善良。所以,當王博士問她你願意用這么大的代價來換取男主免費用rna新技術延緩幾年生命,實際上代價不是單單作偽證,而是放棄自己身體,她的條件應該是生下小孩,所以,檢察官妻子在一年後才進入監獄。

這樣落從女主人設的邏輯上也是說得通合理的。並且拔高了女主的形象。女主才是自我犧牲最大的一個。因為她本身沒有太大的能量,這個犧牲她能換回來最大的成果。男主多活幾年加小孩。

如果最後女女是檢察官夫妻移魂的話,那幾個主角的人物設定全部被毀滅。編劇也會落得個沒有深愛過一個人的嘲笑。片子結局也構成了一個普通的臉譜好人戰勝換人的結局。劇評里排第一的那個劇評里對結局的認定就是如此。顯然也符合大多數人隨便一看就隨便一作判斷的結果。

結果結局是王世聰和萬博士。即符合所有人物性格也符合他們各自的能量設定。並且結局顯得更像現實,灰色人設的人站到了最後。這片的結局可以比肩唐探一。算是這幾年國產片最優秀的兩個片子了。當然這片的弱點還是很明顯的,探案本身的推進不唐探一。所以,只能給四星。

如果說片中誰是惡人的話。其實,王的那個自殺的前妻反而算是一個。教唆兒子殺爹,學邪法詛咒和試圖殺王等等。如果真是善良之輩,發現被騙,最多也只會索要一定的財產補償,隨後拍屁股走人,自己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罷了。只是很多人會被她的形象蒙蔽而下意識的認為她只是個單純的受害者。

(9)圓圈電影結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緝魂》的優缺點都是那麼明顯,優點在於:所有演員的表演都相當從容、剋制,貼合角色,也有內在張力。缺點則是劇情看似嚴密卻讓人疑心重重,同時節奏前後不一,有明顯的割裂感。尤其是到了後面,觀影的不適感越來越強烈,以至於想逃離放映廳,回到陽光下真實的生活。

電影的前70分鍾節奏緩慢,在破案的同時還努力營造梁文超一家面臨的困境和夫妻深情。這么做是想挖掘人性的復雜,體現人文關懷。從這個意義上說,《緝魂》的前半部分一反好萊塢模式,是半部好電影。但之後電影急轉直下,開始玩各種反轉。

不停地反轉再反轉,也是好萊塢電影的慣用套路之一。但是,不能合情合理地反轉,沒有足夠鋪墊和說服力的時候,就強行反轉。這不但不好玩,還有愚弄觀眾之嫌。從整部影片可以看到《緝魂》在努力地想塑造風格,形成意義,試圖抓住電影的「電影性」或者說電影之魂。

但很遺憾的是,這部電影首鼠兩端,最終靈魂出竅。就像電影中的反派人物一樣,《緝魂》精神分裂了。當然,退一步說,《緝魂》的主題雖然被誇大了,導演風格也言過其實,但電影的某些片段卻比市場上的大部分電影顯得有意義很多(《大眾日報》評)。

《緝魂》的風格遊走在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之間,是最難定位的。該片不過是把重點從身體變成「靈魂」,強調A的腦細胞被注入B後,B的思維逐漸A化的過程。但倘若只是如此,該片的所謂創新也只是「換湯不換葯」。

真正讓此片接近「神作」的是編劇兼導演程偉豪讓片中角色進行了不止一次的「靈魂復制」,這導致該片主線劇情之離奇,最終堪比泰劇。假如一個人的意識從另一個人的身體里「醒」來,其首先要處理的恐怕是自我身份認同問題。

但片中的主人公顯然沒有這樣的心理困擾,無論是男變女、女變男都如換裝般簡單,大腦曾經的主人更像直接被趕出家門般未留下絲毫意識殘跡。電影如此簡單粗暴的設定令人難以信服。但觀眾最終看完了,並且沒有笑場,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張震主導的另一條主線劇情的接地氣。

張震用他的演技撐住了《緝魂》超現實主義劇情之下的現實主義之「魂」。很難想像如果換個人演,能不能達到他的效果。從這一點來說,程偉豪的眼光倒是不錯(《 羊城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