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鏡到底最考驗演技,有哪些經典的長鏡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功夫》,裡面有一個特別經典的長鏡頭就是包租婆罵街的景象,這可以說是電影中的名場面,最考驗一個演員的演技,裡面演包租婆的那個演員演技真的很好,他是一個非常有氣場的女人,雖然面對那麼多的租客,也沒有一點點害怕,反而劈頭蓋臉的將他們罵了一頓,這個鏡頭堪稱經典。
其實最為經典的長鏡頭還是一些打戲,因為拍攝的時候如果分開拍,會有很大的困難,因為前後銜接不上,所以導演都會統籌到位,直接拍一鏡到底。比如在電影《大事件》中,那些打戲,真的是一氣呵成,因為沒有辦法重來第二回,所以演員演的時候都要一步到位,這真的給演員很大的挑戰,當然他們演的時候也會很爽,代入感特別強。《風聲》中展現人物群像的時候也是這樣,我感覺這些長鏡頭還是非常好的。
Ⅱ 長鏡頭電影有哪些
史上只有三部電影是貨真價實一鏡到底的——
俄羅斯方舟
寂靜的房子(2009年烏拉圭版)
寂靜的房子(2012年美國版)
所以說,喜歡長鏡頭的網友,寂靜的房子是不得不看了!建議看美版,伊麗莎白奧爾森演的很好!
Ⅲ 電影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長鏡頭
作為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來給你回答這個問題。電影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長鏡頭?讓我用我的經驗來給你回答吧。
《職業:記者》
從根本上來說,《老男孩》追求一種打鬥情緒多過了打鬥快感,它在長鏡頭里拍出了蒙太奇的效果和感覺,讓整個鏡頭的感覺比實際時間長得多。這種外在「單純」而內在「波濤洶涌」的方法加強了本鏡頭的力度,使其作為幕高潮具備了應有的沖擊力。
Ⅳ 介紹幾部有經典長鏡頭的電影,沒什麼研究的別來添亂
1.《俄羅斯方舟》,一鏡到底,中間沒有動一剪子。堪稱變態。
2.安迪·威荷的《沉睡》用鏡頭對准一個酣睡的男人長達六個小時,絕對挑戰人類的忍耐力!!!
3.《400擊》最後那個長鏡頭非常著名
4.《贖罪》里那個,老師課上講了~ 太刻意了,為了長鏡頭而長鏡頭了~
5.《人類之子》戰爭片,一個30分鍾左右的長鏡頭,個人認為很不錯的。。。
特呂弗的《四百下》。他是巴贊的忠實擁護者嘛
6.《蛇眼》里的,那是尼古拉斯.凱奇演的一部動作片,從影片開始一直到拳擊場內槍聲響起,在長達13分鍾的時間里,鏡頭一直跟隨著尼古拉斯.凱奇移動,這期間他做了很多事,上電視、見拳王、抓小賊、會老友、跟老婆和情人打電話、盯上一個金發美女……尼古拉斯.凱奇在這13分鍾里充分展示了自己鋒芒畢露、飛揚跋扈的演技,讓我大呼過癮!
還有就是法國左岸派的和新浪潮的都有很多是長鏡頭的
Ⅳ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長鏡頭
電影中經典的長鏡頭如下所示:
《站台》的二人世界:就我看來,《站台》是賈樟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部電影,影片通過時代的變遷傳達出太多復雜的情緒,而賈樟柯的長鏡頭電影美學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現。在那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段落中。
長鏡頭沉穩地記錄著一切,城牆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溫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對一答,一出一進,呈現出一種情感上的疏離,也預示著兩人今後很難聚合在一起。
注意事項:
不同於其他勵志影片的形式,女主的一路艱辛並沒有所謂的上帝之手,面對千瘡百孔的生活,女主並未放棄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通過讀書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影片的句子有一定難度,但主人公常常有些帶有哲理性思考的語句,如果用來豐富自己的文章也一定會比較出彩。
Ⅵ 經典的長鏡頭電影有哪些
《戰爭之王》開篇就是一個長鏡頭,是電影的點睛之筆
《俄羅斯方舟》,一鏡到底,中間沒有動一剪子,堪稱變態。
《400擊》最後那個長鏡頭非常著名
《贖罪》太刻意了,為了長鏡頭而長鏡頭了
《人類之子》戰爭片,三個很長的長鏡頭
《蛇眼》從影片開始在長達13分鍾的時間里,鏡頭一直跟隨著尼古拉斯.凱奇移動
《不可撤消》99分鍾電影只有10個長鏡頭
其餘如《大事件》《悲情城市》 《戀戀風塵》 《海上花》 《霸王別姬》《撒旦的探戈》《奪魂索》《冬蔭功》等等。
Ⅶ 長鏡頭電影有什麼 盤點15個電影史上的
《歷劫佳人》1958年
導演:奧遜·威爾斯攝影:拉塞爾·麥蒂
開場鏡頭:時長3分20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2.《我是古巴》1964年
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攝影:謝爾蓋·烏魯謝夫斯基
屋頂鏡頭 時長3分22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3.《俄羅斯方舟》2004年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攝影:提爾曼·巴特納
全片:時長90分28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4.《職業:記者》1974年
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攝影:盧西亞諾·杜夫里
片尾鏡頭:時長6分1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5.《贖罪》2007年
導演:喬·懷特攝影:西穆斯·邁克加維
海灘鏡頭:時長4分52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6.《蛇眼》1998年
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攝影:史蒂芬·H·布魯姆
開場鏡頭:時長12分31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7.《好傢伙》1990年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攝影:邁克爾·包豪斯
夜店鏡頭:時長3分2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8.《大事件》2003年
導演:杜琪峰攝影:鄭兆強
開場鏡頭:時長6分4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9.《雨月物語》1953年
導演:溝口健二攝影:宮川一夫
歸魂鏡頭:時長1分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10.《不羈夜》1997年
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攝影:羅伯特·艾斯威特
開場鏡頭:時長2分50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11.《不夜城》1998年
導演:李志毅攝影:黃岳泰
街道鏡頭:時長3分4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12.《人類之子》2006年
導演:阿方索·卡隆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車內鏡頭:時長4分4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13.《冬蔭功》2005年
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攝影:Nattawut Kittikhun
樓梯鏡頭:時長3分45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14.《老男孩》2003年
導演:朴贊郁攝影:鄭正勛
長廊鏡頭:時長3分11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15.《辣手神探》1992年
導演:吳宇森攝影:黃永恆
醫院鏡頭:時長2分37秒
難度系數:★★★☆ 完美指數:★★★
總結:這些都是經過專業人士確定了的,這幾年或許也有,但是經典長鏡頭還比不上這15部
Ⅷ 中國電影最擅長用長鏡頭拍攝的五位導演
1侯孝賢 的電影,他最擅長也最喜歡用長鏡頭了
2杜琪峰 為了突出《大事件》開場的整體感和真實感,設置了一段6分47秒的長鏡頭,為了這組鏡頭杜琪峰專門請來了電影《指環王》的攝影師,後者卻在研究劇本後以「無法勝任」為由打了退堂鼓。事實證明杜琪峰不是異想天開,攝制組在隨後自食其力,完成了這一段極其復雜和炫目的長鏡頭開篇。
3李志毅 的《不夜城》
4朴贊郁 的黑色風格總是包裹著前衛,譬如《老男孩》里最經典的「錘子鏡頭」(或者叫長廊鏡頭),就被他做成了類似電玩風格。這段戲由崔岷植單挑幾十名混混,雙方各使兵刃打鬥,中間不能有絲毫懈怠。由於鏡頭中人數眾多,操練起來極其復雜,稍有差錯就要返本重來,這一個鏡頭最終拍攝了3天才宣告結束。
5吳宇森 《冬蔭功》讓人見識到長鏡頭拍攝功夫場面的效果,那麼槍戰戲呢?事實上吳宇森早在《辣手神探》中給出了答案,在雲來茶樓和醫院的兩段爆裂火拚中,吳宇森都運用了長鏡頭的表現手法。說起來雲來茶樓的一段是周潤發的個人秀,醫院的長鏡頭反而更見功力,這段長鏡頭拍的異常流暢,而兩名主演的配合同樣天衣無縫。
Ⅸ 解析《大決戰》黃維兵團行軍長鏡頭,為什麼說經典震撼,超越歷史
淮海戰役的廣角鏡頭,實際上是用9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整師拍攝的。
《大決戰》三部曲,包括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部曲,是建黨七十周年的獻禮片,這三部電影中各大軍區全部軍隊都有一定的參加,聽說前後左右一共有幾百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兵士參加拍攝。到這兒,你也就能想像,90年代我國商業電影並未啟航時,為什麼會出現這般氣勢雄偉的大場面了。
如今許多人一談起大場面,就想起印尼的史詩片《巴霍巴利王》,實際上《巴霍巴利王》的編導專業精英團隊,壓根不明白戰事,各種各樣腦洞大的軍用裝備實屬吵吵。反而是十幾年前的《英雄》,高寬比復原秦朝黑甲軍團,第一次用弩陣、箭雨,那才算是牛。
但是,這種相比《淮海戰役》來,或是間距太大。使我們十分看不起的黃百韜兵團,竟然沒有在大運河上構建大橋,以致於井然有序的國民黨到大運河邊就亂作一團(只有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當群眾演員當得好,無論是有紀律軍隊或是有程度錯亂,都井然有序)黃百韜被圍住,徐州市南進的能沖宿縣(今宿遷市)也被中野攔腰截斷砍斷,從華東競技場開回來的黃維兵團十二萬精英變成全部會戰的勝負手。
因此,長達2分鍾的黃維兵團軍隊開始了。從重型坦克底端逐漸,給人一種雄師來犯的無力感。隨後時五路縱隊迅速軍隊,重型坦克和車輛在群體中速率並挺快,也有坐騎在疾馳。團隊渡河,五路縱隊匯聚,全自動變成二路縱隊,或是車子在中國步兵團在上下。這般迅速的軍隊,並非一個說白了的知名導演帶上幾十個副導演可以指揮調度系統進行。這徹底便是一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常規軍演!
槍迷們看了這一廣角鏡頭,反響強烈,抗日戰爭中的國民黨絕對沒有很有可能擺脫那樣的陣容,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也不可以,乃至抗美援朝戰爭階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也不可以。就算到現在,也許也僅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等極少數部隊可以進行。
那麼,有些人要問了,作為一個兩小時的影片,必須耗重金打造出那樣一個廣角鏡頭嗎?我要告訴你!自然必須!由於,黃維兵團是淮海戰役的勝負手,也是唯一由中野主要解決的的一個雄師集團公司。一個一個而言。
但是,真正歷史時間則是,淮海戰役的總前委,彷彿並沒有具有綜合全局性,指引全部淮海戰役的功效。
總前委在全部淮海戰役期內,只是開過一次會,那時黃維兵團早已被殲滅,杜聿明集團公司也逃不了了,基本上連勝已定。因此 ,淮海戰役總前委開的唯一一次全會精神,並沒有探討淮海戰役難題,反倒時為渡江戰役做准備。倒是渡江戰役,的確是這一總前委指引的。
淮海戰役由華野的饒漱石、粟裕、譚震林明確提出時,中間不但願意了,還電令中野另外姿勢,相互配合華野行動。當粟裕明確提出「陳鄧統一指揮」時(一貫的讓帥行為),中間表態發言願意,但僅是在電報中規定陳鄧以中野主要相互配合華野戰斗。乃至,中野也沒有廣播電台,只有使用陳賡四縱的廣播電台對外開放溝通交流,即便 是想指引華野,也沒標准啊。
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電報中,25封給中野,29封給華野,沒有一封給總前委。華野中野給中間的電報,也也沒有以總前委為名傳出。中野華野相互之間中間的電報,都沒有總前委給委員會的電報,沒有說白了的上下級關系。因此 總前委沒有機遇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幹部下指引全部淮海戰役。
講這么多,就想告訴你,黃維兵團的強勁,不僅有歷史時間真正,也是有宣傳策劃要素。